## 沉默的模特呂燕生得一副異相,高顴骨,小眼睛,厚嘴唇,皮膚黝黑,與尋常審美大相徑庭。她生于江西某小礦村,父親是個挖煤的,母親則在家操持家務。村里人見了她,每每側目而視,孩子們更是直呼她"丑八怪"。十八歲那年,一個法國攝影師路過此地,見了呂燕,竟如獲至寶,連聲贊嘆"美極了"。村人聽了,只道這洋人眼睛生了毛病。那攝影師卻執(zhí)意要帶她去巴黎發(fā)展,呂燕的父母躊躇再三,終于應允了。初到巴黎,呂燕住在攝影師家中。那攝影師姓勒克萊爾,是個瘦高個兒,留著兩撇翹胡子,說話時總愛揮舞雙手。他為呂燕拍了許多照片,寄給各家雜志社,卻如石沉大海。勒克萊爾并不氣餒,依舊每日為她拍照,教她走臺步,甚至自掏腰包為她置辦行頭。三個月后,一家小雜志社終于答應試用呂燕。那日她走上T臺,燈光刺眼,臺下觀眾先是愕然,繼而竊竊私語。呂燕只管昂首前行,走到臺前,忽地駐足,目光如電,掃視全場。臺下霎時鴉雀無聲,繼而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此后呂燕聲名鵲起,各大品牌爭相邀約。她那副在中國被稱為"丑陋"的面孔,在巴黎卻成了"東方神秘美"的象征。雜志封面、廣告牌上,到處是她的身影。勒克萊爾也因此名聲大噪,攝影邀約不斷。十年后,呂燕回國發(fā)展。機場里擠滿了迎接的記者和粉絲。她戴著墨鏡,面無表情地穿過人群。有記者高聲問道:"您認為自己的成功是運氣嗎?"呂燕停下腳步,摘下墨鏡,露出那雙曾被無數(shù)人嘲笑的小眼睛。"不是運氣,"她平靜地說,"是巴黎人先看到了你們看不到的東西。"記者們一時語塞。呂燕重新戴上墨鏡,大步離去。她的背影在閃光燈中漸漸模糊,如同一幅未完成的素描,留白處比線條更耐人尋味。審美這件事,向來是多數(shù)人說了算的。但歷史告訴我們,那多數(shù)人常常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