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與教師溝通
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家庭教育的成敗直接關系到學習教育的效果,關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家長與教師如何溝通?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家長如何與教師溝通,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家長如何與教師溝通
一、家長要有溝通意識
家長一定要有與教師主動交流、溝通的意識,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沒有問題。有了問題,就要想辦法去解決,這樣孩子才能進步,F在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直接接觸孩子的時間并不多,除開睡覺,一天只能接觸兩三個小時,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家長很難發(fā)現問題。而老師就不同,因為與學生相處時間長,能夠及時地發(fā)現孩子潛在的能力以及存在的問題。
有的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后,出于各種原因,對孩子不管不問,這樣的家長給教師的印象是:家長對孩子不關心。相反,如果家長經常同教師交流,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分析發(fā)現的問題及探討對策,教師則會感到家長是稱職的,教師也會不自覺地將更多的關注投放到這個孩子身上。
二、家長與教師的交流不應僅限于學習
在傳統(tǒng)的家長、教師交流中,孩子的學習唱主角。但現代教育評價學生是多維的。因此,家長同老師交流也應是多方面的,包括孩子學習、生活言行和思想等。有的孩子成績不一定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卻優(yōu)秀,如果家長在和教師交流中主動涉及這些孩子的優(yōu)勢,便很容易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有些家長很有教育意識,有時他們讀到一些勵志的好文章,也會主動給教師電話我推薦。
三、家長與教師的溝通方式可不拘一格
家長和教師交流的方式很多,當面交流是很好的方法,但如果家長平時工作繁忙,或有緊急的事,也可以通過電話與教師交流,F在,大部分教師都把自己的聯系方式公布給了學生和家長。
此外,家長如果有些話不方便當面講,或是電話里講不清,也可以采取信件、郵件等形式與教師交流。有些家長會在學生的作業(yè)本中直接同教師交流,因為作業(yè)本是教師每天都要看的,教師可以在作業(yè)本中及時回復他們,這樣的溝通學生也可以看到,能夠充分感受到家長和老師對自己的關注。
四、家長與教師交流的前提是真誠與信任
家長在與教教師交流時,要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家長可以將教師當做朋友來對待,讓交流變成一種聊天。不少教師也是做家長的,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做教師的能夠理解。當家長真誠地反映孩子的問題,虛心求教時,教師會想方設法地為家長出謀劃策。在交流中,家長也應把自己放到與教師平等的位置上,有好的想法不妨提出來,與教師一道探討對孩子的最佳的教育方法。
教師也是平常人,他們關注的孩子很多,有時候由于工作繁忙,答應家長的事可能忘了,家長不妨提醒一下教師,只要是好的建議,老師是會采納的。教師年輕且脾氣不好,孩子們都怕他,課也不好好上,家長遇到這樣的問題,可以建議學生自己去解決,找該教師誠懇地談一次是最好的辦法。若學生年紀小,家長應主動介入此事。建議家長找教師了解孩子情況時,委婉地提出問題,看教師的反應。
一般而言,教師在受到暗示后會有所轉變。如果教師仍不接受意見,家長可以向校長提出,只要是善意真誠的交流,校長會尊重家長的意見。對于一些涉及孩子隱私的問題,建議家長先自行想辦法解決,一定要嘗試與孩子交流,如果口頭交流不暢,可以用文字的方式進行交流。
如果各種方法都嘗試遍了,也沒有效果的話,再求助于教師。這時跟教師交流,要充分相信教師,教師也能做到保密。這一點,家長要對教師有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一些比較執(zhí)拗、敏感的孩子,應事先征得他們同意再向教師反映,如果孩子不愿意教師知道,可向校外的教育人士求助。
家長如何與教師溝通技巧
1、認識與任課老師溝通的必要性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對孩子不聞不問,甚至為和老師溝通感到難堪;有些人覺得只管好孩子的后勤工作就好,功課有學校和老師,沒必要和各科老師溝通;這些都是不對的。
最清楚了解孩子各科學習情況的是各位任課老師。父母要提高與任課老師溝通的意識,積極主動聯系老師。每所高中都會派優(yōu)秀老師教初三。他們在自己所教學科領域里有很深的造詣,完全有能力教好學生。初三生上課聽講狀況、作業(yè)狀況、每個階段的復習方向和知識掌握情況都在任課老師的掌握之中。
父母和老師溝通好后再對孩子做必要的督促、指導,才能促進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也能讓老師更多地關注孩子。
2、掌握3個溝通重點
主動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比如包括心理情緒變化、和同學的相處情況、課堂聽講狀況、作業(yè)完成情況、成績起伏變化以及在學習上還有哪些知識點比較欠缺等。
了解考生是否偏科?忌坏┮驗槟承┮蛩囟疲鸵ê芏鄷r間努力糾偏,如果不加重視會導致中考全盤皆輸。
3、明確用怎樣的心態(tài)與老師溝通
相互尊重是前提。互相尊重才能良好溝通,實現雙贏。父母和老師溝通,幫孩子提高成績,孩子考入理想學校,老師提高教學業(yè)績。
相互信任是基石。很多考生父母不了解現在的教育教學情況,有很多困惑,也免不了出現教育偏差,但出發(fā)點是對孩子的愛;而老師是教育者,有一定的經驗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也希望考生取得好成績。父母和老師要相互信任,開啟溝通之門。
4、講究方式方法和時機策略
考生父母大多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機會和老師面對面交流,很多人開完家長會就不再與老師過多聯系。事實上,如果家長會后沒機會與老師溝通,父母可另找時間預約到校和各科老師交流;除了面對面交談,還可通過電話短信或網絡工具與老師溝通,尤其是在看到任課老師發(fā)的成績短信后,可以和老師約時間,在不影響老師工作的情況下有效溝通。
因為老師每天教學任務繁重,所以考生父母最好提前明確自己想要了解的重點,列出想和老師交流的問題和困惑。父母平時可以和任課老師定期溝通,比如節(jié)假日的問候、了解日常學習情況,或在歷次大小考之后的關鍵點咨詢。
父母在家要關注孩子的點滴變化,在孩子出現狀況時主動與老師聯系,以便老師了解孩子在家的學習狀況、心理變化和情緒波動,及時給予幫助指導。
【家長如何與教師溝通】相關文章:
如何與家長溝通心得12-17
孩子如何與家長溝通08-26
家長如何與老師溝通技巧02-07
家長如何與老師的溝通技巧05-14
家長如何與老師溝通的技巧05-18
教師如何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04-10
教師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精選15篇)04-15
家長如何與老師溝通材技巧05-17
小學班主任如何與家長溝通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