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棈品视频一区|欧洲无码在线一区|视频一区二区97|成人免费无码不卡|试看一级特黄毛片|日本亚洲一区二区|大香伊人免费视频|日韩HD在线观看|91超碰资源总站|91导航在线观看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21 10:59:47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科學教案7篇(集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科學教案7篇(集合)

科學教案 篇1

  大班幼兒的思維比較活躍、想象力逐漸發(fā)達、探索、動手的欲望也越來越強了,所以在選擇大班活動內容時,應從他們身邊的事物入手,滿足探索操作的欲望,使之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而復制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如何讓孩子關注生活中的復制現(xiàn)象,并感受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呢?我預設了這個科學探索活動,旨在讓孩子在與多種材料的互動中,了解和關注身邊的復制現(xiàn)象,激發(fā)探索的欲望和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中我制定了兩個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各種復制現(xiàn)象,感受復制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探索復制的簡單方法,體驗復制的樂趣。初步了解各種復制現(xiàn)象,感受復制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為活動重點。探索復制的簡單方法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活動開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創(chuàng)設了情境,把許多相同的水果模型凌亂的放在地上,請小朋友幫售貨員阿姨收拾還沒來得及整理的貨物。這樣的開頭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大家紛紛要求幫忙整理。更在他們自己的動手整理中發(fā)現(xiàn)了秘密:一模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更以這些一模一樣的東西是怎么做出來的提問引出了下面的操作環(huán)節(jié)。

  第二環(huán)節(jié):根據(jù)綱要,本著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的目的,我以超市貨物不夠為由,激發(fā)幼兒動腦為超市制作貨物。為活動的操作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剪刀、拷貝紙、橡皮泥、印章、印泥水彩筆等。制作結束后幫助幼兒分析沒有制作出一摸一樣貨物的原因,更讓幼兒在自己的操作中知道,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的過程叫做復制。知道什么是模具,了解模具是復制的工具。

  第三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幼兒更生動更形象的了解到生活中運用到的復制,我特地找了一些錄像片段和圖片,利用這種多媒介體手段,讓幼兒最直接的去感知平時很看不到的多東西,增加幼兒對復制活動的興趣。

  活動延伸: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為幼兒設置了疑問,通過設疑"看不見也摸不著的聲音可以復制嗎?"把活動自然的帶出了教室,把科學過渡并延伸到生活中去。這樣更能讓幼兒感受到科學是無處不在的,讓幼兒時刻關注科學,樂意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探索。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jīng)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fā)現(xiàn)轉動的有趣現(xiàn)象,感受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輪子、塑料玩具、傘、圓紙片、牙簽、木片、蓋子。

  2、學具:陀螺、電風扇、法條玩具、錄音機、磁帶、鐘表。

  3、視屏展示儀、電視機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轉動的經(jīng)驗。

  1、幼兒猜謎:“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猜猜什么?(風車)出示風車,請幼兒講講是怎么猜出來的?

  2、師幼小結:有了風,風車就轉動。

  二、通過游戲,讓幼兒發(fā)現(xiàn)轉動是運動的方式。

  1、是:你能讓自己的身體轉動起來嗎?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哪些部位能轉動。

  2、幼兒探索繩梯部位的轉動。

  3、幼兒交流:

  (1)幼兒交流,你讓身體的哪一部位轉動起來了,請你試一試。

 。2)師: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不能轉動,行不行?

  4、師幼小結: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三、探索使物體轉動的方法。

  1、師:你能夠想辦法讓桌上的東西轉動起來嗎?玩的時候動腦筋能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2、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大膽的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在視屏儀上演示。

  3、小結: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出了許多的辦法讓籃子里的東西轉動起來,而且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

  三、拓展生活經(jīng)驗

  1、請小朋友到周圍找一找那些東西能轉動?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

  幼兒在活動室里尋找幼兒交流:哪些東西能轉動,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

  2、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能轉動?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育為切入口,嘗試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使生活成為課程資源,讓教育融入生活之中。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一直遵循三中原則:一、觀察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科學內容。二、通過生活實踐活動,提高幼兒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三、通過幼兒的一日生活小環(huán)節(jié)滲透科學教育。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幼兒操作練習的豐富、開放性的`材料,這些材料來源于幼兒身邊的小玩具,有積木、飲料瓶蓋、硬紙片、雪花片、雞蛋殼、呼啦圈等等,讓幼兒在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在交流中,我采用自由交流和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描繪他們親自經(jīng)歷的、豐富而有意義的探索過程和發(fā)現(xiàn),但是在交流中,我只是一味的問幼兒你是怎么把它轉動起來的,卻忽視了該物體轉動的有趣現(xiàn)象,在活動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的環(huán)節(jié),我說的太多,孩子們玩的時間太短,讓他們探索的不夠,還有在活動中我的語言不夠簡潔,顯得啰嗦。整個活動下來幼兒的轉動經(jīng)驗拓展不夠。

  在“身體轉動”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結幼兒操作材料轉動的方法,最后介紹呼啦圈,引出了身體的轉動,這個環(huán)節(jié)幼兒能夠大膽說出身體的哪些部位能轉動,如:眼睛、頭、肩、手腕、胯等等,都說的很好,我出示了兒童身體圖,在幼兒找到的部位貼上字卡,認識漢字,還準備了輕音樂帶著幼兒轉動這些部位,我原本以為這是我這個活動的亮點,但在專家評課的時候,卻說我的內容太多,可以刪掉這一部分,在最后讓幼兒觀看光碟的環(huán)節(jié)應該再細一點,引導幼兒多說,并用完整的話表達。課后好好的反思了這次活動,真的是內容有點多,如果我再次開展此活動,身體的轉動可以在第二課時開展,活動內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影響小車在斜面上、平面上運動的因素作出假設;

  2.能夠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jù);

  4.能夠測量小車通過給定距離所需的時間;

  5.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并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支持證據(jù)。

  科學知識:

  1.知道小車從斜坡上滑下,向前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

  2.知道小車行駛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3.認識到“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反復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2.意識到科學技術在解決日常工作、生活問題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小車、各種木板(有長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墊木塊等。

  2.小車、尺子、墊圈若干、計時器。

  教學活動:

  一、復習導入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物體的運動方式,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了哪些運動方式?(學生自由說)

  2.教師用小車在木板上滑動,讓學生觀察,問:小車的'運動方式是什么?

 。ń處熞龑В很囕喓蛙噹倪\動是什么方式?)

  二、觀察并提出假設

  1.師做小車從斜坡滾動實驗,讓學生觀察。

  2.師質疑:小車從斜坡上沖下來,向前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

  學生作假設,教師適當板書:

 。1)與坡度有關,坡度越大,沖出去越遠;

  (2)與斜坡長短有關,斜坡越長,沖出去越遠;

 。3)與坡面有關,坡面越光滑,沖出去越遠;

  (4)與車子重量有關,車子越重,沖出去越遠;

  (5)與車型有關……

 。6)與輪胎有關……

 。ㄗ⒁猓捍颂幾寣W生自行假設,學生假設的內容可能會很多,教師要注意選擇所作的假設,要盡量適合所準備的材料能夠操作驗證)

  三、實驗驗證假設

  1.師:我們采用什么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學生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教師指導

  (注意:教師要根據(jù)所準備好的材料讓學生討論交流在課堂上可以實驗驗證的假設,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加以方法上的正確指導,尤其要讓學生知道每種實驗哪些是要變化的,哪些應該不變?教師可以利用課本第37頁下圖所提供的實驗報告記錄讓學生逐一討論各種實驗時應保持不變和需要改變的條件。)

  3.學生分組進行不同實驗,領取相應材料,并完成實驗報告,師巡回指導。

 。ń處熞笇W生多做幾次,以防數(shù)據(jù)出現(xiàn)的偶然性,數(shù)據(jù)測量時要做到認真、準確、記錄真實)

  4.學生分組匯報實驗結果,讓全體學生弄清小車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

  5.布置課后任務:同學們,我們剛才做了一些實驗去驗證了我們的假設,但還有一些假設我們還沒驗證,課后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選擇一些假設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并做好記錄。(教師課后可作適當指導)

  四、研究影響載重汽車行駛快慢的因素

  1.我們研究了影響小車從斜坡上沖出去的距離因素,現(xiàn)在再讓我們來研究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學生作假設,教師適當板書:

  與動力有關,動力越大,走得越快;

  與路況有關,路況越好,走得越快;

  與貨重有關,貨物越輕,走得越快;

  3.實驗驗證:

 。1)師:我們采用什么方法驗證我們的假設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學生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實驗方法,教師指導。

 。ㄌ嵝褜W生汽車的動力可用加墊圈的方法,如課本第39頁上圖所示,定好起點和終點,確定好行駛距離,指導學生使用計時器,用好計時器。)

  (3)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實驗報告,師巡回指導。

  (4)學生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4.布置課后任務:剛才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假設,但有些假設我們還沒去驗證,課后也請同學們選擇一些假設去做實驗驗證,并做好記錄。

  五、總結:

  今天我們做了兩大項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車從斜坡上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二、研究了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什么有關。通過學習我們已經(jīng)有了清醒的認識,更學會了從提出問題到作出假設,再設計實驗驗證,并總結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希望我們同學能在以后的科學學習中不斷運用這種方法來研究,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科學認識和科學研究能力。

科學教案 篇4

  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以孩子的口吻寫成。詩歌表現(xiàn)新時代少年兒童喜愛科學、富于想象的特點。本詩通過對“我”奇思妙想的描寫表達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大膽暢想未來,在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從小學科學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本領,將來才能為祖國作貢獻。

  寫作方法分析 篇章中突出的寫作方法

  1、運用過去與現(xiàn)在對比的寫法,說明時代不同。

  2、詞語優(yōu)美,想象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

  此寫作方法在段落中的體現(xiàn) 詩歌的第3、4節(jié)針對第2節(jié)中父母兒時所愛,說“我”的所愛,進行對比,感到時代的確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易考點

  1、朝多音字、乘與潛字的正音。

  2、默寫課文。

  3、進行詞語搭配。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對科學產(chǎn)生興趣。

  2.發(fā)揮想象,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講給小伙伴聽。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并且能夠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奇思妙想。

  教學難點: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學的種子”,且種子已萌發(fā)。

  重點環(huán)節(jié)的步驟

  采用的教學方法

  或手段 1、比較爸爸媽媽與我的'做法體會時代的變化

  2、想象,以讀代講。

  3、抓重點詞句進行理解。

  本課學生掌握的閱讀或寫作方法 比較閱讀體會重點語句。

  仿寫點 將你的奇思妙想寫在練筆本上。(分層要求)

  A寫一、二句話,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B寫一、二小節(jié),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讀課文,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

  快速讀課文,回答,能夠把課文度正確、流利(整體感知課文,按要求回答)

  (我是一個愛奇思妙想的孩子,膽子大的孩子)

  板書:奇思妙想

  二、精讀課文,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爸爸為什么說我愛奇思妙想,媽媽為什么說我膽子大?

  1)讀一讀課文,畫一畫相關的語句。

  2)認真讀一讀自己畫的語句,想一想這些語句的意思。

  指名讀一讀畫出的語句。

  3)引導學生將3、4兩節(jié)與爸爸、媽媽小時侯的情況加以比較。

  2.引導學生重點體會3、4小節(jié),體會我有哪些新奇的想法,與爸爸媽媽小時侯的情況進行比較?在體會中學習重點句子。

  1)“乘飛船探訪天涯”、“潛入富饒的大海”在爸爸、媽媽的眼睛里為什么是“奇思妙想、膽子很大”?你能不能說說他們的理由?

  2)引導學生用換位思維的方式去感悟。

  讀出自己的體會。

  指名有感情朗讀,評價進行進一步的指導。

  3)有感情齊讀3、4節(jié)。提問:知道了小作者的奇思妙想,你是不是也有過奇思妙想?這是不是你心田之中科學的種子?把你的奇思妙想說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說一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4)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今天的“奇思妙想”在明天就會“夢想成真”,引導學生可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說一說。

  引讀:小作者種下的科學種子已經(jīng)萌發(fā)了,快去讀讀。

  自由讀5、6小節(jié)。

  讀后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進一步熟讀課文,并練習背誦。

  1、說一說每一小節(jié)講了什么內容,共有幾句話,指導學生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理解背誦。

  練習把每一節(jié)的內容連起來進行背誦。

  2、同桌互相幫助,互相檢查背誦,比一比看誰先背誦下來。

  會背的同學背給大家聽。

  3、選做:或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或自由發(fā)表學完課文后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四總結: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粒科學的種子,只要我們敢想、敢做,那粒種子就會萌發(fā)?烊W習科學知識吧,讓我們心中的科學之種萌發(fā)后能夠茁壯成長!

  板書設計 敢于奇思妙想

  —— 夢想成真

  萌發(fā)科學種子

  仿寫設計 將你的奇思妙想寫在練筆本上。(分層要求)

  A寫一、二句話,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B寫一、二小節(jié),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學生練習反饋情況

  反思(結合學生答題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及制定改進措施。)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一、學生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按課文內容填空:

  1、科學種子指的是( “我”的奇思妙想。 )

  2、“我”的奇思妙想是(乘飛船探訪天涯,向往潛入富饒的大海去采礦、牧魚、安家。

  二、教師教學效果評價設計:根據(jù)教學目標,從學生讀書情況、 學生測試題完成情況、 學生上課學習狀態(tài)等方面自查自評。

  評價量規(guī)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量規(guī)

  評價方法:1優(yōu)秀——10分

  2良好——7分、8分、9分

  3合格——5分、6分

  4不合格——5分以下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shù))

  1. 重視朗讀訓練,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本課是一首詩歌,以孩子的口吻寫成。詩歌表現(xiàn)新時代少年兒童喜愛科學、富于想象的特點。詩歌語言通俗易懂,所以理解不是難點,我們可以借助學生的自讀感悟來指導學生有語氣的朗讀,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學習在感悟基礎上如何來進行語氣的表達,也適當滲透朗讀的一些技巧性知識。

  2、在感悟詩歌的韻律美,引導學生在想象中仿寫。

  學生在學習讀歌的過程中會漸漸感悟到詩中“我”是一個熱愛科學并能進行大膽想象的孩子,而科學的種子就是這些大膽的想象,讓學生對想象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并在些基礎上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問題也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學生習詩歌中的語句有一定的韻律,讓詩句聽起來十分優(yōu)美。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思想:

  孩子們都覺得彩虹很神奇,彩虹只有在雨后才能看見,晴天的時候都是躲起來看不見的,小朋友都會好奇的問:“彩虹那么漂亮,只有雨后才能看見它,晴天看不見。為什么彩虹要躲起來呢?”針對孩子這個大膽的提問,于是我就設計了這個課題,讓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了解到為什么彩虹雨后才能看見它。

  活動目標:

  一、讓幼兒感知道彩虹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彩虹的成因。

  二、通過實驗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科學產(chǎn)生興趣。

  三、學習與同伴交流實驗結果。

  活動技術支持:

  水、盆子、鏡子、噴霧器、杯子、彩虹的圖片

  活動過程與方法:

  一、通過謎語,引出課題。

  謎語:“一座長橋架天空,五顏六色真好看,晴天找它看不見,雨后天晴就出現(xiàn)。”(謎底:虹)

  二、出示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彩虹的特征。

  (一)你們見過彩虹嗎?在什么地方彩虹就會出現(xiàn)呢?

  (二)彩虹是什么形狀?彩虹有什么顏色?

  三、實驗:自己做彩虹

  (一)幼兒分組討論,需要些什么東西制作彩虹。

 。ǘ┱埿∨笥炎约哼x者噴霧氣、鏡子、水、盆,透明杯子、白紙等嘗試做彩虹,教師從旁指導。

  教師指導:1.教師利用噴霧氣在空中噴霧,幼兒背對太陽觀察現(xiàn)象。2.利用裝著水的透明杯子對著太陽,也能產(chǎn)生彩虹的現(xiàn)象。

  3.把小鏡子的一半斜插進水中,在鏡子對面放一張白紙,使陽光能反射到白紙上,白紙就能出現(xiàn)彩虹了

  四、交流討論:

 。ㄒ唬﹩枺耗愕淖龅.彩虹出現(xiàn)了嗎?

  (二)問:你用了什么用具制造出彩虹的?小結:彩虹是由器重顏色形成的弧形彩帶,就像天空中架起的一座橋橋。彩虹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噴霧里的色彩、白紙上的色彩、杯子中的色彩都是太陽的顏色,太陽給水珠、鏡子、杯子折射后顯出的七種顏色,這些顏色混合在一起就是太陽光。夏天雷雨過后或陣雨過后,天空就會出現(xiàn)小水珠,太陽照在這些小水珠上,天空中就會出現(xiàn)美麗的七色彩虹。天空晴朗,沒有下雨的時候就不會有彩虹出現(xiàn)了。

  五、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想想還有沒有其它制造彩虹的方法。

  2.請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查找有關彩虹的資料。

  活動創(chuàng)新之處:

  一、運用嘗試的方法,提供幼兒嘗試的機會,使幼兒在操作過程,學會借用工具避免了局限性。

  二、給幼兒交流的機會,使幼兒能從交流中、觀察中、操作中、小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大膽提出問題。

  活動結果預測:

  幼兒能從玩中學,能自由討論、發(fā)表意見,自由選者工具制造彩虹,符合了幼兒愛動手、動腦,愛探索的特點,效果較好。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熱愛和關心小動物,喜歡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2、了解動物眼睛的特點和作用。

  3、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幼兒課本、網(wǎng)絡圖片或圖片(課堂所需的動物眼睛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眼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請問小朋友們動物有沒有眼睛呢?

  教師舉一兩種動物為例,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眼睛長在哪里。

  二、開拓視野。

  1、自主觀察。

  請幼兒兩兩一組閱讀課本P14—15頁,看一看、說一說動物的眼睛。

  2、有意觀察。

  教師利用課件,帶領幼兒一起觀察動物的眼睛。

  鳥類的眼睛比人類的要多一層眼皮,它覆蓋在眼睛上,能保持眼睛濕潤,阻擋灰塵。

  蒼蠅頭上有一對大大的復眼,里面還有許多用來接受光線的單眼。

  魚類的眼睛是合不上的,它們連睡覺都是睜著眼睛的。

  老鷹的.眼神很銳利,在同樣的距離下,它的視力是人類的8倍。

  貓在夜里視力很好,它的眼睛像鏡子一樣會反射光線。(像貓這樣的動物在晚上視力很好的還有:貓頭鷹)

  變色龍的眼睛很善于變化(變方向),左右眼可以不保持一致。

  師:你覺得哪種動物的眼睛最厲害,為什么?

  3、比較分析。

  師:動物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樣?(教師引導幼兒舉例來說明:例如魚的眼睛睡覺也是睜著的,人睡覺時眼睛是閉著的)

  三、畫眼睛。

  請幼兒根據(jù)活動里面所提到的動物的眼睛,畫一對眼睛出來,看看誰的眼睛畫得最有神。

  分享作品,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畫的動物眼睛,并說說它的眼睛的特點。

  活動應變

  教師尋找的網(wǎng)絡圖片或視頻要突出眼睛部位,讓幼兒能有重點地進行觀察。

  區(qū)角活動

  語言區(qū):將幼兒用書里面的動物打印出來放在語言區(qū),請幼兒認一認這些動物,并說說它們眼睛的特點。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養(yǎng)殖區(qū)里小動物的眼睛,并說說它們有什么特點。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主題墻展示區(qū):貼動物眼睛的圖片,讓幼兒去觀察。

  家園同步

  家長在帶幼兒參觀動物園的時候,可以刻意讓幼兒觀察一下動物的眼睛,說說其特點。

  隨機教育

  相關鏈接

  和幼兒一起觀看《動物世界》。了解動物眼睛的作用和特點。

  附錄:眼睛最多的動物

  工蟻600只小眼,蟻后是800—900只,而公蟻1200只,家蠅4000只小眼,蠹蛾有1100只,鳳蝶17000只,蜻蛉24,000只,蜻蜓竟有200,000—280,000個小眼,算是最多的。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引導幼兒區(qū)分干泥和濕泥,了解他們的性能用途,感知他們的不同特性。

  2、增強幼兒玩土的安全和衛(wèi)生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玩過挖土:尋找過泥土里有什么。

  2、玩土區(qū);塑料小鏟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動背景:輕音樂。

  4、手機電話一部,老師佩帶的小型麥克風一部。

  活動過程:

  一、介紹活動任務,引出活動。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后,帶入場地--玩土區(qū)。

  1、引入活動:通過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交待今天的任務:找泥土的秘密。

  2、討論:"我們在找泥土秘密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3、交待規(guī)則:看誰先找到泥土的秘密,聽到電話鈴響后,快點回來告訴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ㄔu價: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次活動由找秘密引出,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促進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顒右婚_始我以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內容,為幼兒布置任務,開始了今天的活動。因為幼兒在玩土時常常處于無休止的狀態(tài),所以我通過以蚯蚓先生為主線貫穿活動始終,來引導幼兒進行活動收放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

  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征。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帶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泥土有什么秘密?"

 。1)為什么用玩具小熊做出來的小熊一碰就沒有了呢?

  (2)兩處的(翻過的泥土和沒有翻的`)泥土有什么不同?(軟、硬)

 。3)泥塊為什么用手拿就沒有了?(易碎、松)(評價: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細心地觀察,根據(jù)幼兒的操作及時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幼兒從無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決問題,由此,幼兒對泥土的"硬、軟、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親身感知后也有了基本的理解。)

  2、幼兒講述。

  師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引導幼兒集中。)我發(fā)現(xiàn)干的泥土很松。

  我發(fā)現(xiàn)泥土很軟。

  我發(fā)現(xiàn)那邊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鏟子輕輕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濕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往干的泥土里加一點水,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水到哪里去了呢?我問:加了水的泥土怎么樣了?為什么會粘在手上?你繼續(xù)加水,再試試看,泥土又是怎樣呢?

 。ㄔu價:本環(huán)節(jié)主要引導感知濕泥的特征,由干泥到濕泥的變化,誘發(fā)幼兒去探索。在我一邊和幼兒玩一邊引導幼兒的過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兒的緊張和顧慮,幼兒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探索,尋找秘密,正如《綱要》中所說"教師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設平等寬松的氛圍",同時教師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兒是活動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進。)

  2、幼兒講述。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加水后泥土的秘密吧。引導幼兒集中。)泥土會吸水。

  泥土中加水后會變的軟軟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后,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來,螃蟹還是好好的,泥土沒有松。

  加水后,泥土會變形,想做成什么形狀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討論:小朋友在生活中見過泥土有什么用嗎?

  2、請幼兒講述。

  可以泥土種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種樹。

  泥土可以種莊稼。

  泥土可以可燒成磚瓦蓋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還可以做玩具,我們家有的。

  泥土還是小蟲子的家。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清洗玩土時用的工具。

  活動總評:

  本活動在選材上,充分考慮了幼兒的興趣,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有利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改變了以往玩土時缺乏目的性的狀態(tài),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能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把時間、空間大量的留給幼兒,讓幼兒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幼兒們在相互交流、操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構建積累經(jīng)驗,完成了活動目標。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02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科學教案【精選】09-19

[精選]科學教案09-22

科學教案[精選]09-22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11

科學教案(精選)10-09

(精選)科學教案08-17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