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種形態(tài)——云、霧、雨、露、霜、雪、冰、水蒸氣……即水在自然界同時以液態(tài)、固態(tài)和氣態(tài)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斷經歷著三種狀態(tài)的循環(huán)變化,促進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原因是溫度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1、回憶或觀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種形態(tài)——云、霧、雨、露、霜、雪、冰、水蒸氣……討論它們之間變化的原因和條件。
2、尋求水的氣態(tài)和固態(tài)之間變化的證據,嘗試自主設計水的氣態(tài)和固態(tài)之間變化的觀察實驗活動。
3、分析水的各種狀態(tài)之間變化的過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態(tài)變化規(guī)律。
4、思考有關自然界水的相關問題,并嘗試用“水的三態(tài)循環(huán)”對這一現(xiàn)象做出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觀測數(shù)據(證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2、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
3、初步建立物質不滅的觀點。
【教學重點】認識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種狀態(tài)可以互相轉變。
【教學難點】對水的三態(tài)之間的相互轉化做出解釋。
【教學準備】
小組:水形態(tài)變化的過程及發(fā)生變化的條件討論記錄表,玻璃杯1只,冰塊1杯,食鹽
全班:云、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xiàn)象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水的各種形態(tài)
1、師:在將近一個星期的學習以來,我們一直在學習水,誰來說說你有什么收獲嗎?
師生交流
師:剛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種狀態(tài),大家一起先來看幾張圖片和一些視頻。(展示)
2、師:剛才的圖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幾種形式。你能根據生活經驗說說你所知道的云、霧、雨、露、霜、雪、冰嗎,可以小組討論一下,試著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學生討論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態(tài)變化的過程及發(fā)生變化的條件
水的形態(tài)變化的過程變化的條件
霜水蒸氣(氣體) 冰晶(固體)
溫度降到0℃以下
雪水蒸氣(氣體) 冰晶(固體)
溫度降到0℃以下
冰水(液體) 冰晶(固體)
溫度降到0℃以下
露水蒸氣(氣體) 水(液體)
溫度降到0℃以上
云水蒸氣(氣體) 水(液體)
溫度降到0℃以上
霧水蒸氣(氣體) 水(液體)
溫度降到0℃以上
。ㄟ@些條件也許很多學生想不到,特別是霜和雪,答不出來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學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之后再回過來回答也可以。)
二、水的三態(tài)循環(huán)
1、小結:我們剛才通過的討論和前面幾課的實驗和觀察,發(fā)現(xiàn)了液態(tài)的水能凝固成固態(tài)的冰,固態(tài)的冰會融化成液態(tài)的水,液態(tài)的水會蒸發(fā)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氣態(tài)的水蒸氣又會凝結成液態(tài)的水。
師:你能用圖來表示上面三者之間的轉化嗎?(學生畫)
。A設:(1)如果前面學生沒有討論出霜和雪的變化過程,這里可以再問一句:師:那么固態(tài)的`冰和氣態(tài)的水蒸氣之間能互相轉化嗎?霜和雪是從水的什么狀態(tài)變化而來的?在什么條件下形成的?如果學生還是不理解可以教師演示一個實驗: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燒杯里裝滿小冰塊,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鹽,過幾分鐘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態(tài)的冰晶出現(xiàn)。然后請學生解釋現(xiàn)象: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從而凝華成了冰晶。)
。2)如果剛才討論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總結中直接總結完整。)
熱量的變化引起了水的三態(tài)變化。
2、師:我們學了這么多之后,現(xiàn)在你能解釋為什么海洋中的總不會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嗎?請同學們結合P58的圖,討論一下。
3、交流。
三、拓展
1、師:學了這章,你有什么收獲呢?
2、閱讀資料庫,增長知識。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糖在水中的變化過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增強幼兒的好奇心,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見了”的問題。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難點:思考“糖怎么不見了”。
活動準備
沒人一個小水杯,一塊糖,湯勺。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糖溶解的過程,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看看你們的座子上都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會怎么樣?
今天老師請你們試試,仔細看看糖放到水里會怎么樣。
幼兒實驗、觀察交流。
2、引導幼兒觀察溶解現(xiàn)象。
你們剛剛看見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見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沒了嗎?他現(xiàn)在變成了什么樣子?
幼兒討論交流
3、小結。
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見了。
4、活動延伸。
你知道還有什么其他的東西向糖一樣,在水里會化掉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小百科:糖類物質是多羥基(2個或以上)的醛類(Aldehyde)或酮類(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后能變成以上兩者之一的有機化合物。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并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工具測量,并能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難點:
。1)理解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
。2)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活動準備:
1、鉛筆,表格、路線圖每人一份、水彩筆蓋、短水彩筆、沒削過得鉛筆。
2、格尺、米尺、卷尺鉛筆、積木、筷子、牙膏盒、一段線繩子、一段紙條等等各種自然測量工具。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師:今天,動物幼兒園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小兔、小熊、小貓都報名參加了比賽。你們看,小動物們馬上就要從自己家里出發(fā)到幼兒園去了,究竟是哪個小動物會最先到達體育場呢?
二、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1.(引導幼兒觀察路線圖)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么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2.師: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測法,但是目測法比一定準確,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工具?(水彩筆蓋)
3、師:你們覺得這樣工具能測量小動物家到學校的距離么?(能)那咱們就先試著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要幾個水彩筆蓋,你會量嗎?(會),請你來試一試。
在幼兒嘗試過程中教給他們測量方法,邊演示邊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測量的正確步驟(找起點,沿著線,接著量)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小貓家到學校量了n個水彩筆蓋)。(要把記錄單設計好)
4.師:請你們也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你再量量其他兩個小動物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5、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越近。
6、師: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好多測量工具呢,我們就用這些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小椅子好不好。請幼兒自由選擇測量工具嘗試著測量。
7、請幼兒坐好,總結、檢驗幼兒測量結果,教師小結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shù)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shù)越少。
三、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能被當做測量工具呢,請你選一樣你喜歡的測量工具,來量一量咱們活動室里能測量的物品,還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讓我們來量量看……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多的物體,回比較多少。
2、培養(yǎng)幼兒的初步分析、比較能力。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圖片3張、紙偶2個、記號筆、鈴鐺、凳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課題。
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新朋友,一個是汪汪狗,一個是跳跳兔。
二、出示禮物,感知物體的多少。
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們收到了許多許多禮物。
出示圖片①: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禮物?(個別幼兒)蘿卜有幾個?我們伸出小手數(shù)一數(shù)?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禮物?(集體)有幾顆?請幼兒想辦法比較誰的禮物多?
出示圖片②: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禮物?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禮物?哪個小朋友知道3個蘑菇多,還是4個蘋果多?你是用什么好辦法知道的?
教師引導:我們是用什么好辦法比較多少的?
出示圖片③: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禮物,有幾塊餅干?汪汪狗收到了什么,有幾根骨頭?請幼兒比較,誰的禮物多?你是用什么好辦法知道的。請幼兒操作,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游戲:
1、跳跳兔和汪汪狗要邀請小朋友到他們家來玩搶凳子的游戲,小朋友要聽小鈴鐺的聲音學解放軍繞著凳子走,鈴聲停馬上坐下,一張凳子坐一個小朋友,看看誰能搶到小凳子。幼兒游戲。
2、搶凳子的游戲好玩嗎?老師還要帶小朋友們去外面玩,我們一邊唱歌一邊找朋友,1個女孩子必須找1個男孩子做朋友?纯凑l最能干,會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師去外面做游戲。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腳的用途及其保護的方法。
2、啟發(fā)幼兒運用感官感知、體驗小腳踩在不同材料平面上的感覺,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觀察力,讓幼兒體驗探索的樂趣。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語言準確表達感受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由貝殼、軟墊、瓷磚、塑料等不同材料鋪成的小路。
2、顏料、泡沫板、抹布。
活動過程
1、引出問題,啟發(fā)思考。
(1)在教師的帶領下,邊念兒歌,邊做腳丫操,引發(fā)幼兒以活動的興趣。
(2)提出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對寶貝,它能帶著我們去想去的.地方,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3)引導幼兒講述小腳用途(走路、踢球、跳舞、蹬車等)。
(4)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腳?
2、感知表達活動。
(1)讓幼兒赤腳走在不同材料鋪成的小路上,體驗腳底接觸這些材料的真實感受。
(2)啟發(fā)幼兒用語言表達小腳踩在這些材料上的體驗和感受。
1自由交流感覺。
2請個別幼兒談感受。
(3)讓幼兒再一次體驗小腳走在不同材料路上的感覺,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腳的感受和對活動的興趣。
(4)小結:“腳踩在瓷磚上是涼涼的,踩在軟墊上是軟軟的等。”
3、光腳作畫:印地毯。
(1)提出光腳作畫的要求。
(2)師生一起為大地毯印上美麗的花紋。
(3)欣賞作品。
活動延伸
帶幼兒體驗小腳踩草地、沙地、水泥地、鵝卵石路和放在水中的不同感受,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感知磁鐵兩端與中間磁力的不同,發(fā)現(xiàn)條形、U型及斷開的磁鐵都是兩端的磁力大。
2、能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和發(fā)現(xiàn)。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環(huán)境與材料】
1、磁鐵;在每種磁鐵的兩端和中間貼上顏色不同的小標志,表示磁鐵的不同位置。
2、鐵制品若干。
3、《科學》下P.29。
【教學過程】
一、經驗重溫請幼兒回憶磁鐵能吸起什么東西,不能吸起什么東西。
二、猜測探究
1、出示貼有標記的條形磁鐵,引導幼兒猜想:磁鐵每個地方的磁力都一樣嗎?哪個地方磁力大?
2、按照畫冊《哪兒的磁力大》,試一試磁鐵離曲別針多遠就不能吸起來了。
3、出示標有記號的U型磁鐵、斷開的磁鐵,引導幼兒進一步猜想并嚴正:U型磁鐵、斷開的磁鐵哪個地方的磁力大?
4、實驗中培養(yǎng)幼兒通過結果獲得認識科學的態(tài)度
三、交流討論
1、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實驗結果。
2、小結:條形、U形和斷開的`磁鐵都是兩頭的磁力大。
四、磁鐵的用途大
幼兒將自己的認識告訴大家,在生活中磁鐵是怎樣幫助人們故事的。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典]08-11
[經典]科學教案09-01
(精選)科學教案08-17
科學教案【經典】08-24
(經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9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