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棈品视频一区|欧洲无码在线一区|视频一区二区97|成人免费无码不卡|试看一级特黄毛片|日本亚洲一区二区|大香伊人免费视频|日韩HD在线观看|91超碰资源总站|91导航在线观看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4-11-07 00:10:5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與合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1

  《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

  10的分與合是在學生學習了2—9的數的組成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重點是自主探索、并熟練掌握10的組成。教學難點是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簡單規(guī)律,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和引探教學法。例如:教學一開始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摸珠子,我來猜剩下幾顆珠子,經過這樣一猜一摸,學生的求知欲立刻被提起,在教學10的分法的有序性時,我在珠子圖上畫一畫、涂一涂,示范、引導給大家看,然后放手讓學生自主的探索剩下的珠子怎么涂,再說出10可以分成幾和幾,在后面的鞏固游戲活動中,也是采用了先引后放的教學策略。

  在學法上采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開放式探索出10根小棒的不同分法,讓小組成員上臺展示本組其中一種分法,讓小組長匯報小組內同學的每一種分法,這樣使得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成功的感覺,讓學生從聽眾變?yōu)橹魅耍上麡O接受變?yōu)榉e極發(fā)現,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說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說中理解,說中感悟,品嘗成功的快樂。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應用于生活,為了更好的理解10的分與合,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能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節(jié)課中動口說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上臺展示10的某一種分法時,要邊擺邊說;組長匯報時,要說說組里其他同學的每種擺法分法;學完10的有序分法后,讓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說說10的每種分法,讓

  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10的分與合,更好的去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應用于生活。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我最后設計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例如:拍手游戲、開火車、找朋友等,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手腦并用,多種感官協同參與學習,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的鞏固了10的分與合,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與一體,使學生在知識和情感方面達到雙重升華。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2

  (1)“分”與“合”是數的組成的兩個方面,是1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學生喜歡計算加法從“合”的角度求和,計算減法從“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導學生逐漸掌握“分”與“合”的關系。

 、俳虒W4的組成,先認識“分”,再認識“合”,把“分”與“合”分開教學,便于逐個理解含義,初步感受它們是有聯系的。

 、诮虒W5的組成,同時提出“分”與“合”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分”立即說出“合”,使兩者成為有機聯系的整體。

 、鄣33頁第1、2題,第36頁第1題,第37頁第1題,教學6、7、8、9、10各數的分解后,專題練習這些數的“合”。用“分”的知識回答“合”的問題,體會“分”與“合”是相互促進的,只要記住了“分”,就能說出“合”。

  (2)除2以外,3~10各數都有兩種或多種分解。把一個數的各種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對稱的。如5的分解:

  掌握這種對稱,能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記憶負擔。教材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和應用這種對稱。

  ①教學4的組成,雖然4分成3和1、2和2、1和3是對稱的,但考慮到初步教學數的組成,重點應放在理解“分”與“合”的意義和研究數的組成的學習活動上,暫時不揭示這種對稱。

 、诮虒W5的組成,通過兩個學生在不同位置觀察5朵花擺成1朵和4朵的同一種分法,體會541和514是一致的`,實質上是一組分解的兩種表達。然后讓學生看著5朵花擺成2朵和3朵的圖,寫出這組分解的兩種表示。教材給一種表達畫上虛線框,讓學生明白它可以從另一種表達得到。

 、劢虒W6和7的組成,根據一幅圖寫出數的一組分解,虛線框里的表達直接從左邊得到。感受研究6、7的組成,只要進行三次操作就夠了,為提高8、9、10的組成的教學效率打下基礎。

 、芙虒W8、9、10的組成,通過“你還能想到什么”引導學生從這些數的一些分解說出另一些分解。體會較大數的組成,只要記住其中的一半,就記住了另一半。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3

  這節(jié)課學習的10的分與合,10的分與合對于學習10以內的減法計算,學習20以內的加法進位加和退位減,以及進一步學習認數和計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猜數揭題。上課后,我出示信封,取出信封中的幾個花片,讓學生猜一猜信封里還剩幾個,學生開始沒有經驗只能瞎猜,學生獲得一些經驗后,學生有能猜出信封中共有10個花片,并能初步應用分與合說出信封中還有幾個花片,并由此引出今天的課題——10的分與合。

  有序思考。學生學習2—9的分與合后,已積累了一定的探索經驗。因此在學習10的分與合采用自主探索的形式,讓學生先交流把10個珠子分與兩部分要注意些什么,從而突出有序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自主分一分,把10顆珠子有次序的涂一涂,讓學生自己得出10的幾種分與合。

  動手操作。通過操作認識數的組成是本單元的教學策略。所有例題和“試一試”都先把若干個物體分成兩部分,再把分實物抽象成分解數,然后從數的分解體會數的.組合。不斷地讓學生經歷分與合的活動,感受分與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聯系的。

  巧妙記憶。在數的分與合中存在一些規(guī)律,發(fā)現和利用這些規(guī)律能提高探索活動的效率和記憶數的組成的水平。學生在理解10的分與合的基礎上,出示湊十兒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  鞏固練習。在這里我引入了一個“小猴旅行”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設了三關練習。自己解釋題意,讓學生獨立做。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高,在不知不覺中使學生根據對10的分與合的理解,自覺、熟練地加以應用。既適應了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的個性特征,寓教于樂,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總之,我在備課的時候靈活的處理了教材,精心設計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嘗試體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中,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也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4

  10以內的分與合是為以后計算加減法打基礎的。只有熟練掌握了,才不致于后面學習10以內加減法時掰手指頭的情況,現談談自己的教后反思:

  1、低年級孩子對于一些抽象問題的理解如果缺乏實物的演示,是很難理解的,所以動手操作演示在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這對孩子加深記憶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在教這部分內容時,我充分利用學具,通過學生實際動手演一演、分一分、畫一畫、涂一涂和教師的實物演示,讓學生先從感性的認識上去理解,進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有的教師擔心一年級讓孩子在課堂中擺弄學具會分散注意力,影響課堂紀律,干脆教師演示算了,我認為這樣做的教學效果沒有讓孩子自己動手效果明顯,只有讓他們經歷了其中的過程,印象才會更加深刻。另外,在分一分這個環(huán)節(jié),可先用學具分一分,等熟練了一些后,可讓孩子利用十個手指來分一分,最后脫離這些輔助物,從而逐步達到熟練的程度。

  2、讓學生充分地說,幾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成幾,最好是按分法有次序的說,一方面可幫助記憶分與合,還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語文學科和數學學科語言表達訓練的側重點不同,語文表達力好的同學不一定數學表達力就好,因為兩者的表達是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結果。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到以后學習應用題時,就會發(fā)現數學語言的表達對解決問題是多么重要。

  存在不足:有些孩子說的時候不能按次序地說;驅⑼环N分法當成了兩種分法。

  改進措施:分一分時強調要按次序來分,弄清每個數的幾種分法。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5

  這個月算是進入總的復習階段,前面數字的唱數和點數都完成度非常高。但是數的分與合只有2和3的記得住,4和5總是記不住。我一直在找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記憶方法發(fā)現都不奏效,只能通過反復讀寫加強記憶。最近學生管理方面也感覺力不從心,學生注意力方面越來越差,語言理解都沒有跟上,問題都很凸顯。而且學生家長對孩子的輔導也明顯減弱了,導致每天學習的知識沒有得到及時的鞏固。我知道如果問題不解決數學課是沒有辦法繼續(xù)講下去的,后面的內容涉及生活上的具體應用。

  就此我將有以下幾點措施嘗試是否能把問題解決:第一個問題關于如何加強記憶力的,每天課前教師講授復習,然后課堂前5分鐘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行背誦,最后下課期間和下午課程結束后的二十分鐘進行書寫練習,我打算本月都實行這個計劃,月底查看最終效果是否有效。第二個問題關于如何加強注意力,在班會課或者課堂作業(yè)的時候進行個別輔導,先從觀察開始,每個人的注意力都各有幾分鐘,后面又因為什么事而轉移注意力的,然后把那些影響注意力的環(huán)境因素撤銷,在進行關于注意力培養(yǎng)的訓練,我會從他們感興趣事情入手,一步一步加強。這個事情沒有時間限制,要保持和養(yǎng)成習慣后就可以稍稍放松了。第三個問題和家長溝通近期的學習進程,每個學生最后是否都能學好課堂知識,很大一部分都取決于家長的輔導,因為老師課程畢竟有限,為了趕內容就沒辦法針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我會找個班會課開一次家長會,和每位家長溝通探討孩子的`學習問題。由于放學時間早,每位家長都可以在做完自己的事后給孩子進行二十分鐘的知識鞏固和作業(yè)檢查。這樣家長也可以了解自家孩子在學校學習什么,是否都掌握了,然后在和老師反饋問題,會事半功倍的。

  總之所有問題的出現都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相互配合才能共同解決,否則單方面的去解決效果都是差強人意的,最后耽誤的是大家的時間和精力。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6

  成功之處:

  本節(jié)課是學習10的分與合,由于前面孩子們已經學習了2~9的分與合,再學習今天的內容,孩子們可能會沒有新鮮感。但是這一節(jié)課又顯得十分重要,因為10的分與合是用“湊十法”教學進位加法和用“破十法”教學退位減法的基礎。所以,基于以上兩個沖突,我在教學時,組織孩子們多樣化的學習,讓孩子們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學好本節(jié)課的'知識。

  課始,我出示一個看不到里面東西的袋子,里面裝了塑料球,讓孩子們玩抓球游戲,并且告訴他們老師能很快猜出袋子里剩下的個數。這可樂壞了孩子們——既可以玩,又可以考老師。面對每次抓球情況,老師都能準確猜出所剩個數,他們既好奇又欽佩(不過在這過程中也有小朋友猜到了有10個球)。借此,我引出今天的課題。

  前幾次學習分與合,我以不同的形式讓孩子們去分一分,這次根據例題的題材我讓孩子們在涂畫中學習新知。出示孩子們熟悉的珠子,讓孩子們先數一數共有幾串珠子,每串有幾顆;接著觀察第一串珠子分成哪兩部分(左邊1顆涂好了顏色,右邊9顆珠子沒涂色),從哪邊開始涂色的;在讓孩子們看懂圖意后,再提出問題:“你能把下面幾串有次序地涂一涂嗎?”讓孩子們自己完成接下來的4串珠子。

  不足之處:

  通過讓孩子們動手涂一涂,自己總結出10的分與合的幾種方法。但是這樣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對孩子們繼續(xù)滲透有序的方法。于是,我讓孩子們想一想怎樣把10的分與合有次序的說出來。由于已經學過2~9的分與合,孩子們各有自己的好方法。有的孩子是由一個分的式子聯想到另一個式子,一組一組地按順序說,有的把分成的第一個數按由大到小的順序說,還有的把分成的第一個數按從小到大。

  改進措施:

  注意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實踐,積累感性認識,并經過大腦的加工思考,達到理性的認識。孩子們不僅有序地分,自己總結出了對10的分與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記憶的方法,而且獲得了數學活動的經驗。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7

  《2-5的分與合》是學生學習分與合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在具體的分與合的操作過程中體會分與合的數學思想。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了分一分,這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的基礎。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對分與合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在教學例1時,我先出示4個桃子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如何將四個桃子分到兩個盤子里。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學具代替桃子分一分,在學生進行操作活動的過程中,給予及時的引導和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完成后,找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分法,并提出問題:你能根據你的分法說說4能分成幾和幾嗎?然后,引導學生們一起有序的說說4能分成幾和幾。緊接著,要求學生進行對比思考,探索幾和幾可以合成4?在探索的過程中,同桌互相說一說。最后,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分別說一說幾和幾可以合成4?

  這部分的教學,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分與合的數學思想;并讓他們經過自己的思考說出4的分成,非常注重學生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組合作和同桌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小組合作的樂趣。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 “試一試”引導學生把前面的活動經驗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探索新知,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索5的分與合。由于學生已經有了4的分與合的經驗,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直接將分與合同時進行教學。本環(huán)節(jié)有一個難點:一種分法的兩種的表達。在處理難點時,讓學生自己對比觀察“5分成1和4”“5分成4和1”,由于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

  對位置有了一定基礎,學生能夠觀察出問題所在,只是沒有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來進行描述,所以在學生說道:“1和4反了”時,我立即告訴學生:“在數學中,我們把它叫做交換位置”,以此來突破這個難點。 試一試的教學通過學生的認真觀察與匯報交流突破了難點,這樣有助有學生對這一難點的理解,只有經過自己真正思考獲得的知識才會印象深刻。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對比、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一題,讓學生明確題目中有兩個要求:擺一擺、填一填。通過自己動手擺一擺再次鞏固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操作活動,因為數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學習和思考的方法,俗話說的好:“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魚”。 我將想想做做第2題改成了對口令的小游戲,這樣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將整個課堂推向了高潮。

  以上是我本節(jié)課的一個教學思路和反思,作為一個新老師,我深知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還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夠與其他老師一起共勉。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8

  在這節(jié)課之前我還是做了一定的準備,也試上了兩次,反復修改了一些內容與細節(jié)的地方。按道理上下來會還不錯,但是自己卻沒有把握好,在課前太大意,連課件都沒拷到教室電腦里就開始上課,導致教學進行到了練習部分才把課件放出來,雖然前面課件我沒有在上面準備太多的信息量,我自己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是確實影響到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最主要的是孩子的習慣仍舊有待提高。

  不說這個問題,就課堂中的一些教學自己還是反思一下。

  這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接受“分與合”的內容,學生在此之前雖然有部分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概念,甚至有個別孩子能夠不用具體實物操作能說出2—5的分與合,但在語言表達上和對分與合本質概念的理解上還是有一定的困難。

  教材中例題出示的是4的分與合,接下來試一試中便是學生的一個自主學習與探究5的'分與合,教材認為2、3的分與合相對簡單,所以只在練習部分體現了出來。但我卻把這個內容提前到了例題的前面,作為例題的鋪墊。讓學生在把兩朵花用兩只手來拿的同時感受到什么是分,怎么分成兩部分,建立“分”的初步概念。接下來要他們分3朵花,引導他們交換兩朵花的位置可以變成另外一種分法,為下面“一種分法兩種寫法”做鋪墊。這樣下來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間要順利得多。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9

  《分與合》這一內容是認數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也是學習加減法的基礎。每一個認數內容中都包含這一知識點,所以讓孩子建立分與合的意識,并且掌握分與合的方法是初學分與合時的關鍵部分。我在教學《2~5的分與合》時確立的教學目標是:讓孩子理解感受分與合的思想,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掌握2-5 的組成,培養(yǎng)學生有序的思維方法,發(fā)展初步的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本節(jié)課我利用鼓掌時手是不斷的分開合攏這一生活實例入手引入本節(jié)課題。然后又創(chuàng)設了小松鼠請客這一教學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過讓其猜測小動物的不同分法來激發(fā)孩子的探索欲望,然后讓孩子自己擺一擺分一分,讓他們通過實踐活動去感受分與合的思想,去探索有序分的方法。最后通過猜數、合手指等一系列的.游戲活動去鞏固2~5的分與合。課上完后,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課堂氣氛較活躍,孩子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各個活動中來,從鞏固練習時孩子的回答來看他們對2~5的組成基本能當堂掌握。

  分與合教學反思5篇分與合教學反思5篇但是課上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引起了我對此節(jié)課的反思。一方面是孩子未能很好的掌握理解有序分的思想,在猜測小動物的不同分法時孩子感覺很輕松,但是到了自己用 5根小棒自己分一分,說一說的環(huán)節(jié)時,很多孩子不能找全5的所有分法,很容易發(fā)生重復遺漏的現象,這說明孩子沒有形成有序的意識,不能按照有序的方法去進行分組。另一方面我利用的是鏡面對稱的方法讓孩子感受成對的思想,我是讓孩子觀察屏幕上老師的手影,希望通過這一“小魔術”讓孩子看到一組分成就能馬上聯想到相反的那一組,但是我忽視了孩子在跟著我做時存在的實際困難,孩子手指不能靈活的進行分與合,尤其是隱性基因的孩子根本不能將手指分成那樣,所以這樣的方法對孩子不太實用。我應該將其改成每個孩子都能完成的拍手操,既方便操作,又朗朗上口。

  這兩方面的問題我會在后面教學其它數的分與合時加以改進,讓孩子能學會利用有序分的思想找到一個數的所有分法,并能通過拍手操來熟練掌握各個數的組成。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10

  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是10可以分成哪兩個數以及哪兩個數合成10。數的分與合教學,對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實際大小,數與數的之間的關系,滲透加、減法的意義以及掌握10以內的加、減的基本計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學這部分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分與合的思想,初步體會分與合是辨證的,是對立統(tǒng)一的。10的分與合中,教材選用學生所熟悉的珠子為題材,讓學生有序的涂色,把每串10顆珠子分成兩部分,然后根據每種分法得出10的不同組成,并由一種說法聯想到另一種說法。

  與前面的教學內容相比,10的分與合提高了教學要求。首先,教材不出范例,讓學生自己操作、探索、獲取知識。其次,要求學生有序的進行10的分與合,并且要求通過一幅圖想到兩種說法。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我在本課一開始就安排了“猜彩球”的游戲,通過游戲學生對猜彩球的奧秘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接著把10顆珠子有次序的涂一涂,分一分讓學生自己得出10的幾種分與合。接著哪兩朵花上的數合起來是10、魔瓶、開火車、做小會計、找朋友等生動活潑的游戲形式,讓學生人人參與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成功樂趣,增進學習的自信心。

  10的分與合這節(jié)課的最大特點是寓學生的自主探索于數學活動之中。全課以猜彩球的`游戲開始,讓學生“抓一抓”“數一數”然后教師猜出抓了幾個珠子,提出數學問題,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展開階段,通過操作學具、涂畫珠子的小組合作活動,自主的探索、發(fā)現10 的分與合,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合作意識。這一階段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的構建知識結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由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構成的,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學生自主地探索。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積累感性認識,并經過大腦的加工思考,達到理性的認識。

  通過實踐探索與合作交流由學生自己得出10的組成的各種說法是本課的重點,有序的掌握“10的分與合”是本課的難點。如何讓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是本課的關鍵,因此鞏固階段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采用湊十兒歌、哪兩朵花上的數合起來是10、對口令、開火車、找朋友等生動活潑的游戲形式,讓學生人人參與,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鞏固所學知識。

  總結之后,又回到猜彩球的游戲,改由老師抓,學生猜,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成功樂趣,增進學習的自信心。

  為了使學生不死記硬背數的分與合,所以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嘗試體會,可以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中,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所以我們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靈活的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收到的效果也將會更加精彩。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11

  在做教學反思之前,想談一談課堂組織和管理中的一些感受,兩個月的時間過來對于一年級的課堂教學我心里仍然充滿著困惑和無助,曾經站過的講臺似乎開始讓我畏懼,畏懼課堂效率低、畏懼課堂組織差、畏懼安排的內容完不成……,深知一年級教學過程中的課堂組織是我要攻克的難關,只有有序的課堂才能夠有好的果效,所以還要不斷在實踐中摸索和學習。

  2-5的分與合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把幾個物體分成兩部分并進行抽象的活動中,理解數的分解和組成的含義,認識2-5各數的`分與合,基本記住2-5各數的分與合;使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認識數的分與合的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培養(yǎng)初步觀察、分析、抽象等思維能力。重點是2-5的分解和組成,難點是理解分解和組成的含義。

  針對要實現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猴子去桃園摘桃子的情境,將采回來的4個桃子分到兩個盤子里,可以怎樣分,讓學生用學具中的圓片代替4個桃子動手分一分,交流匯報分的結果,教師按順序板書學生分的情況。再讓學生按順序說一說,說明4個可以分成1個和3個,也就是4可以分成1和3,讓學生體會通過動手分圓片到抽象出數的分解的這一過程。板書4的分解,同時理解4的組成是把分開的再合起來,從而掌握4的分解和組成。這里重點對4的分解和組成進行教學和指導,為后面各數分與合的學習打下基礎。

  在開頭所談到的與本節(jié)課不是不無關系的,首先,對于學生在使用學具過程中的管理不足,導致整個過程顯得格外混亂,之前的課堂上雖然已經接觸并使用過學具盒,但是對學生來講學具盒好像一直都那么新鮮,表揚使用的好的,懲罰那些沒有按要求使用的,用盡各種辦法效果還是不理想,知道是與自己的課堂組織和教學設計有關,但是到底如何給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我來說還是模糊的,很多時候知道要怎樣怎樣,可是如何落實卻不得而知,真的是很苦惱的事情。對于2-5的分解和組合很多孩子都有一定的基礎,能夠很快掌握并熟練的說出來,但是對于意義的理解上我檢測的不夠,導致后來練習冊上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沒有對應圓片直接填數字的分解。應該結合想想做做1再次強調按照擺出的填寫,然后再說說分解成的1和3對應的是哪幾個圓片。所以本節(jié)課的難點并沒有突破,還需要在后續(xù)各數的分解中對其意義的理解進行鞏固。

  其實以上內容談不上是反思,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覺得還是要和咱們數學組大家庭中的親們多交流學習,不斷在課堂管理和教學設計上下功夫,能夠組織好課堂并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繼續(xù)努力吧!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12

  昨天晚上在網上看了一些前輩有關這課的反思,收獲很多。課題為分與合,還是值得回味的。很多時候教師只注重了分的過程,忽略了合,而合的過程就是下一節(jié)加法的基礎。由于班上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這節(jié)課我是以零基礎來給學生上的。從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作業(yè)情況來看,比前幾節(jié)課要好一些,看來備課的第一步還是要備自己的學生。

  這一節(jié)課看似簡單,其實還是很有層次性的,而且對后面的學習加減法、退位、進位都有影響。比如進位加法,湊十法,就是把兩個數合成事,退位減法就是退一當十,然后把十分成兩個數,減去要減的那個數。

  這節(jié)課沒有使用課件,直接用小磁鐵在黑板上演示,效果不錯。小磁鐵簡單又熟悉,學生的注意力就轉移到了老師的問題上。而動手分的過程,比課件更加生動、直觀,學生分教師配合板書,學生也容易理解。5可以分成2和3,用語言說是這樣,但在數學里為了更加簡潔,我們用這樣的形式表示5的分成。這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5的分成式。

  課堂上多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嘴,能夠更多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效率。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13

  因為在學習這節(jié)課之前已經學習過兩個課時的分與合了,所以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因此本節(jié)課開始檢查一下大家以前學習過的相關知識點,請兩位同學上黑板演示6、7的分與合,同時也為本節(jié)課做好鋪墊。

  在復習的基礎上,一起探究8的分與合。首先,拿出準備好的8個小圓片,請學生上來按要求分一分,感受有序的思想,同時讓學生在操作中去感知數學活動。在學生邊分邊說的'同時,記下分的結果,并及時強調,當8的分法結束以后,帶領大家齊讀一遍,以加強記憶。當探究完8的分與合后順勢啟發(fā)學生9的分與合該如何思考,當學生思考到一定的程度,拿出準備好的9根小棒,請同學按照要求分一分,在活動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進一步調動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欲望,也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最后,總結本節(jié)課的所有知識。

  本節(jié)課遺憾的是:鞏固練習題太少了,可能新知沒能得到及時的強化;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不能很好地調控他們;學生太小,語速稍快,他們可能有時沒反應過來;應該讓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而不只是一小部分。

  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多思考,多鉆研,有所進步,讓學生愛上數學。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14

  在采用新的教學手段的今天,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改,學生聽、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做法,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敢于探索,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現將我個人在教學活動中的所獲如下:

  (一)、 在操作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數的分與合教學,對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實際大小,數與數的之間的關系,滲透加、減法的意義以及掌握10以內的加、減的基本計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使學生不死記硬背數的分與合,所以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嘗試體會,可以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中,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ǘ 讓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培養(yǎng)遷移能力。

  要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必須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即動手又動腦,積極主動的`參與,不僅學會了知識又學會了遷移,利用遷移能力學習后邊的知識,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遷移能力。

 。ㄈ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學習的成功,這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去參與,去選擇,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在此,我認為讓學生動手操作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因為動手操作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借助直觀的活動來實現和反映其思維活動,并逐漸抽象成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因此必須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

  (2)操作活動要適時、適量、適度。適時就是說并非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適合動手操作這一教學方式;所謂適量就是說操作既不是多多益善,也不能淺嘗輒止,走走過場;所謂適度就是說當學生的直觀認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教師要使學生在豐富的表象的基礎上及時抽象,由直觀水平向抽象水平轉化。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15

  今天教學的內容是“10的分與合”。在上課前我反復讀了教材,領會到:這一內容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緊跟教材的要求。課始,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得出:

  1、有5串珠子,每串都有10顆。

  2、主題圖旁邊的玉米老師提出的問題是:你能有序地涂一涂、分一分嗎?

  “有序”一詞孩子們第一次接觸,我不放心地問:你能理解有序的意思嗎?一直提問了4個孩子,才有一個小女生說“就是1、2、3、4、5、那樣的。”(孩子們的詞匯有限)我趕緊跟上:說的真好,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剛才這個女生說的1、2、3……就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

  完成了兩件事,我放手讓孩子們自己涂、填。我認為孩子們有了8、9分與合的教學基礎,會很快的完成兩個問題。在不停地巡視中發(fā)現:竟然有一半的孩子不知道怎樣按要求來完成。我快速地思考著:問題出在哪兒呢?

  盯著黑板上的主題圖想到:孩子們得到的兩點如果分開教學會不會好一些?于是讓孩子們停下手中的筆,指著第一行的珠子圖問:“這一行有10顆珠子,有幾顆涂上了紅色?幾顆沒有涂色?”“把10顆珠子中的一顆涂色,9顆沒有涂色就是把10分成了幾和幾?”孩子們齊答:“把10分成了1和9。”“如果第二行涂色你準備怎樣涂?”“涂2顆”“分成了幾和幾?”“第三行呢?”“涂3顆”“你能完成嗎?”“能!”很快,孩子們就完成了涂色和填空。

  第一次放手讓孩子們自己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算是失敗了。還得一步一步地引導完成。究其原因:剛入學不到兩個月的孩子們一直是在老師、家長的引導下學習和作業(yè),還沒有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所謂“習慣”是長期行為導致的慣性思維。目前我所帶的兩個班的孩子還沒有達到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在老師和家長長期引導的習慣中走出來。編寫教材的專家們考慮的是:孩子們在入學前早就接觸過10以內數的分與合,所有區(qū)域、所有孩子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是相同的。在“10的分與合”這個知識點上應該能獨立完成所要求的兩點。課堂現實告訴我:雖然都是6歲的孩子卻存在著:區(qū)域的差異、知識基礎的差異和學習能力的差異。還沒有達到脫離引導的習慣。如果這節(jié)課我沒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一味地按照教參的要求進行教學,例題下面的練習是不能完成了。

  思考了這么多,得到一個結論:“習慣”是可以該掉的,但該掉習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讓人覺得比較沉重的過程。何況孩子們需要該掉的還不止是這一個呢!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與合教學反思04-02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06-27

《分與合》的教學反思04-08

分與合教學反思6,7的分與合教學反思教案03-10

《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03-16

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07-06

《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06-29

1到5的合與分教學反思02-09

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10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