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1
第一章這章內容相對簡單,重在理解與記憶。聲音的傳播速度中要注意強調不同的聲音在同一介質、同一溫度下傳播速度相同。本章的.重點是聲音的三個特性,即:音調、響度、音色,以及它們各自的決定因素。在聲現象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有關回聲定位的計算。對于路程、速度、時間三個物理量,學生只是在小學學過,但還沒有學過用字母表示,所以是學生的難點。另外,這里的計算是學生學習物理應用題的第一次規(guī)范化計算,在教學中要循序漸進,強調物理計算題與數學的區(qū)別,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格式。
20xx年9月29日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2
本章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級(上)的第一章,也是初中學生接觸物理學的第一章。本章一共4節(jié)內容,相對于以前的教材來說,難度稍微大一點,我用了10個課時的時間完成了本章教學。從學生掌握的情況來看,這幾個方面學生出問題的幾率比較高:
1、第一節(jié)是“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這一節(jié)的內容比較直觀、具體,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快,但是由于以前測量、記錄時的錯誤習慣,很多知識點掌握不牢,老是容易出錯。比如被測物體末端在刻度線上的讀數,很多學生忘記了估讀的“0”;還有就是對于單位的掌握,由于學生沒有學指數運算,單位換算有一定的.難度,當然這可以通過介紹相關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而對于每個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具體使用,很多學生就是茫然的,特別是新接觸的微米和納米,還有比較小的毫米,認識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學生對于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老是把分度值記為“mm”或者“cm”。
2、第二節(jié)是“運動的描述”。
這一節(jié)的內容比較抽象,理解性的知識點較多。比如與參照物有關的問題,學生老是分不清楚一句描述物體運動的語句中,哪個物體是研究對象,哪個物體是參照物。
3、第三節(jié)是“運動的快慢”。
這一節(jié)的內容有點把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的特點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學生對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變速直線運動的計算這兩個知識點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別是后者計算時容易張冠李戴。還有就是這一節(jié)涉及到運動圖像,雖然教材沒有要求,但是我還是講了的,而學生沒有學習正比例函數圖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
4、第四節(jié)是“測量平均速度”。
這是一節(jié)實驗課,從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掌握得還不錯,無論是對于實驗的原理,器材,還是步驟,都還是比較清楚。
初二的學生才開始接觸物理,由于數學知識的欠缺,處理物理知識的方法不完善以及以前的一些錯誤習慣,在學習第一章時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單元復習,平常小測驗等多種手段加以解決,相信只要用心,應該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20xx年9月19日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3
二力平衡這一節(jié)課,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基礎,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歸納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過實驗與思考的觀察與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與日常生活中現象為基礎加以運用,體現了從簡單到復雜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一方面可以拓展課堂時空,使學習不僅是一堂課所學內容,它打開了學生的視野,穿越時間的隧道,把過去、現在、將來的有關知識濃縮在一起,供學生采摘。另一方面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了解人不但活著,而且知道人應該怎樣活著,使他們在與大自然的相處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多給予肯定和贊揚,給予一個孩子以同樣的表現機會,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表現機會,曾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讓?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提高。趣ζ游戲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拔河比賽游戲,讓學生在動感情趣中進入物理世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這也是注重過程,注重體驗的表現。
然而,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拓展,我原有的能力已不能滿足新課程度的要求,要日日充電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既要注重各種單項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又要著于整體的效應,使各種能力相互促進,只有這樣,教學過程才能煥發(fā)出應有的生命力。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4
上完課后,靜心回顧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和得與失。這節(jié)復習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識重點兼顧全面復習鞏固,以生活情景展開課堂討論,重視課堂反饋,強化基本知識、能力的訓練,以達到提高復習教學的效果。
1、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建立較完整的知識結構,注意加強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光的反射與折射貫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識點,它是一根主線,把各部分的知識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平面鏡成像也是本章復習的重點知識。在復習教學中,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注重前后知識間的有機滲透,體現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
2、教學中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突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學習方法的及時總結。光現象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及自然現象的聯(lián)系極為密切,在復習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概念、規(guī)律解釋現象,說明道理,進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說理、探究題的訓練。
3、本節(jié)課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學中忽視了實驗教學。關于光現象的知識,很多可通過實驗觀察來探究學習,雖然很多實驗用專用儀器操作,但許多實驗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關結論或驗證有關知識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應用是學生的難點:規(guī)律難記、容易混淆、記住了不會靈活應用。如果條件許可,應該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這樣一來,學生對實驗規(guī)律印象深刻,對于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容易探討。在探究完實驗規(guī)律后應要求學生記憶過關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再結合適當的習題鞏固強化。還要聯(lián)系生活,多從生活中找例子。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中像的變化規(guī)律學生不容易掌握。特別是投影儀中的調節(jié)。時間久了,學生容易把物距與像距混淆,導致錯誤。所以教學中應注意強調。
20xx年10月15日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5
通過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準備和教學,讓我在教學中得到了一次較好的鍛煉,在教學理念上有了較大的改變。我也將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思索、探討,讓我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作好實驗,通過實驗,即能為學生生動具體的.形象,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科學的事實求是的嚴謹態(tài)度。該實驗是讓同一小車從同一高度沿斜面滑下,分別滑到鋪有毛巾、棉布和光滑木板的平面上,做該實驗之前,應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一是為什么要用同一小車從同一高度沿斜面滑下?二是毛巾、棉布、木板這些不同表面對同一小車的摩擦阻力有何影響?并指明讓學生觀察的內容,這樣學生對該實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的問題就會十分清楚,也就能把握關鍵抓住要害,結合實驗,取的實驗結果。
該實驗實際是實驗是橋梁,要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層層深入,若表面逐漸光滑,直到沒有摩擦時,小車速度的改變及前進的距離將如何?學生會很順利地得出,若表面絕對光滑,阻力為零時,小車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并靜止的物體不受外力這兩種情況作了總結概括,引導學生想象推理的過程,明確牛頓第一定律不是由實驗直接得出的,而是通過推理而來。這樣的教學,讓學生以經驗為基礎,層層深入,逐漸升華,符合學生的認知觀點,更主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科學知識的方法。
課堂教學中還應更深入思考如何進行更有效的教學,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的同時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6
這是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堂涉及到力學的課。通過學生對這堂課的學習,其達成了以下三個主要目的,一是了解并熟練運用力的基礎知識,二是鞏固并突出了物理實驗的探究過程,三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力學部分的興趣和熱情,為之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前的物理課,多以簡單的實驗室器材作單一演示為主,但在本堂課中,在多個方面體現出從不同側面以情境來導學。如以引導學生分析力使物體使物體的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時,采用了學生熟悉的電吹風,使下落中的泡沫塊改變了運動方向,在這個情景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力使物體的運動方向發(fā)生了改變,還使學生體會到當有力作用在物體上時,施力的物體與受力的物體不一定要互相接觸。其它諸如力的幾個作用效果、力的大小等,都有目的的選擇了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典型的情景,通過這些情景的導學,一是符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二是學生極易接受,三是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的距離,體現了物理課標中的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特色。
本課后面還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探究了相互作用力的關系。器材簡單,采用的方法是讓一個彈簧測力計不動,用另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前者,讀出兩測力計的示數,并觀察方向、作用點的關系。同時在講授1N的力多大時,讓學生拉動彈簧測力計到1N的位置,切身體驗力的大小。
以前的物理課,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極易忘記所學知識,而且往往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喂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到的情況。在本課中,學生在多個地方都有了互助協(xié)作的機會,如在學生力的相互作用時,分別分組討論分析了滑旱冰鞋現象、火箭起飛原理、相互作用力的關系、拔河問題等。不僅僅讓學生理解了物理知識,形成了自己的見解,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
本節(jié)課處處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如對力的作用效果的認識,都是從生活中的情景中得出,又如討論拔河現象,就是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案例。同時,我注重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通過實驗、討論、獨立思考、情景導學等多方式的學習,使得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
《重力》教學反思對于《重力》這節(jié)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前一節(jié)學過的力的知識基礎上,利用這些知識來研究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先通過學生熟悉的例子使學生認識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通過實驗數據直接在坐標上作圖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質量的關系,這種做法思路簡捷.學生容易掌握,同時學會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圖象法.關于重力的方向,首先說明用線將物體懸掛起來后物體靜止時線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這個方向叫豎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并通過想想議議讓學生明白豎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它與“垂直向下”的區(qū)別。通過實際的例子說明豎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最后告訴學生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認為是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物體的重心。
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的特點
1.引入新課時,提供瀑布圖,讓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各種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2、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得出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在讓學生判斷,結果利用已有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產生了矛盾,讓學生進入學習重力方向的狀態(tài)中。
3、通過情景變換,讓學生建立:從掛在鐵架臺上的鉤碼無論怎么傾斜細線都處于豎直方向,由此轉換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歸納的思維方法。
4、讓學生完成對重力和質量關系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通過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和處理數據能力。
5、讓學生算自己的重力有多大,直接應用了重力的計算公式,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通過想象沒有重力可能會出現的現象,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到重力的存在意義。
7、通過重垂線的學習,學生很快聯(lián)系到建筑業(yè)。借此我們就可以當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設計不同類型的重垂線儀器,由此設計水平儀,實踐證明:學生對設計、創(chuàng)造相當感興趣,當堂,學生就設計了好幾種不錯的方案。別忘了讓學生課后延續(xù)他們的創(chuàng)造夢想。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初中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01-07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06-13
物理教學反思12-06
物理教學反思10-11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學反思04-02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反思03-21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反思06-27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優(yōu)秀06-07
物理教學高中教學反思01-06
初中物理的教學反思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