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兒長痤瘡該怎樣護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怎樣護理嬰兒
育嬰護理,是對嬰幼兒進行生活護理及教育方面的培養(yǎng)開發(fā),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嬰幼兒的飲食、睡眠、動作技能、智力開發(fā)、社會行為和人格發(fā)展進行教育訓練。嬰兒的身體特別嬌嫩,尤其是新生兒期,有時真不知道怎么抱才合適,不少人甚至不敢隨便移動孩子,擔心方法不正確會引起孩子身體的損傷等。因此,嬰兒的護理很重要。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育嬰護理知識。
一、新生寶寶護理
生活環(huán)境的安排:
應以母嬰同室分床為宜,這時應保持室內陽光充足、空氣清新,居室氛圍安靜,室內溫度保持在20—22度,空氣濕度以50——65度為宜。
在喂養(yǎng)方面:
母乳喂養(yǎng)的新觀念認為,母乳是寶寶的最佳食品。寶寶出生后半小時就可以初次吸吮母親的乳汁了,要盡早開奶,珍惜初乳,多吸吮,按需喂哺。哺乳結束時應抱起寶寶輕拍背部,幫助他把吸吮時吞咽的空氣從口中排除。然后讓寶寶側躺一會兒,以防止溢出的奶被寶寶誤吸引起的其它疾病。
臍帶的護理:
一般臍帶會在3—7天內自動脫落,最遲2周內也會脫落。臍帶在脫落前,應該及時檢查包扎的紗布有無滲血現象。臍帶脫落后,應保持臍窩清潔干燥,如果發(fā)現臍窩處出現粘液,可用75%的酒精棉簽清潔,每天2—3次,如果臍輪紅腫,臍窩內有膿性分泌物,應立刻到醫(yī)院就診。
新生兒的教育:
新生兒期是人生中生長發(fā)育最旺盛,最富有生命力的時期。這時的智力發(fā)育不可忽視,這時可以適當安排一些聽覺、觸覺、情緒、動作等方面的訓練,每次時間不超過2分鐘。
二、嬰兒喂養(yǎng)護理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母乳的多少和媽媽乳房的大小是沒有直接的練嬰兒喂養(yǎng)護理習的,只要給寶寶多吸允,注意飲食,就能夠增加母乳量。新生兒喂養(yǎng)只要按需喂養(yǎng)即可,到寶寶2個月開始才需要逐步調整到規(guī)律的喂養(yǎng)時間。
如果寶寶是奶粉喂養(yǎng)的話,除了要遵循按需喂養(yǎng)外,還要注意寶寶一次的奶量發(fā)展會從小到多。新生兒一次的奶量可能只有20—40毫升,而滿月的時候寶寶一次就能吃60—100毫升了。一般來說每兩頓奶粉之間要添加20毫升水,避免寶寶發(fā)生便秘的情況。
"雞蛋被稱為理想的營養(yǎng)庫,蛋黃更是集中嬰兒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必需的DHA、膽堿、卵磷脂及多種微量元素。蛋黃輔食添加應從開始的四分之一個蛋黃的量,逐漸增加到二分之一個蛋黃的量,再到一整個蛋黃的量。蛋黃輔食添加喂養(yǎng)方法可直接碾成泥喂給嬰兒,也可以加水調稀后喂養(yǎng)寶寶,或者還可搭配米粉、米粥等輔食喂養(yǎng)。需注意的是,傳統(tǒng)蛋黃輔食喂養(yǎng)方式應嚴格注意加工方式,避免細菌感染。如果嬰兒產生消化吸收不良,腸胃不耐受等癥狀,可及時更換雞子黃速溶蛋黃粉。
三、嬰兒常見疾病護理
小兒臍疝引大多數可通過臍部筋膜環(huán)的逐步收縮而在一歲內自愈。因此2歲前,除非嵌頓,可以等待。采用非手術療法促使自愈如已滿2周歲,臍疝直徑超過1.5厘米者宜用手術治療,沿臍口1厘米處,沿臍作半圓形切口分高皮膚和皮下組織,顯著腹直肌前鞘,疝環(huán)及疝囊,正中切開腹自線,游離疝囊,回納疝內容物,在疝環(huán)處切除部分疝囊后,給予縫扎然后將兩側腹直肌鞘緣(即腹自線)間斷縫合,最后縫合皮膚。
小兒嗆奶引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則需掌握正確的方法了。食道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時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
發(fā)生吐奶時可按以下方法處理:
1、平躺時發(fā)生嘔吐,應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氣管。
2、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3、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4、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費時間想如何把異物取出。
在以上過程中,寶寶應同時送往醫(yī)院檢查。
四、寒冷季節(jié)育嬰小知識
寒冷天不宜斷奶
斷奶改變了寶寶的飲食習慣,使寶寶在一段時間里會因不適應而挨餓,從而降低他的免疫力。寒冷季節(jié)是呼吸道傳染病發(fā)生和流行的高峰期,寶寶極易生病,得病后又會更嚴重地影響食欲,抵抗力再次降低。如此反復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影響生長。再者,10—12個月的寶寶消化系統(tǒng)還沒有完全完善,牙齒也沒出全,不能很好地咀嚼和消化食物,添加輔食也會受季節(jié)的限制。所以,應堅持到春暖花開之時再斷奶,這樣寶寶較易安全度過斷奶期。
寶寶寒冷季節(jié)護理
寒冷天特別要加強寶寶體育鍛煉,提高寶寶的體質,預防哮喘; 寒冷季節(jié)病毒感染比較普遍,如果寶寶出現發(fā)燒、怠倦、厭食、頭疼與腹疼等癥狀,要及時檢查,以防萬一; 寒冷季節(jié)要注意防寒,遙控浴霸取暖裝置和浴室暖風機都是很好的選擇; 記住給寶寶擦上合適的乳液,留意涂抹時力度要輕巧;天氣轉涼,要養(yǎng)成寶寶保暖、洗手、多喝水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寒冷季節(jié)飲食
在寒冷季節(jié)的時候,寶寶的抵抗力一般會降低的。因此這個時候除了加強鍛煉之外,還需要進行一些能量的補充,這樣才可以幫助寶寶健康的過完寒冷季節(jié)。
給寶寶服藥藥劑,需掌握以下正確的方法:
1、在喂奶前一個小時左右給藥為宜,將藥水倒入寶寶的奶瓶,讓寶寶慢慢吸允,必要時可用滴管慢慢滴入,等寶寶吞咽后再滴第二滴;
2、服藥時,可以將寶寶抱起,半臥于喂藥者身上,將其頭部抬高,頸部墊以紗布或手帕,然后再喂藥;也可將丸、片劑研成粉狀,用糖水調成稀糊狀,把寶寶抱在懷里,呈半仰臥狀,左手扶持寶寶頭部,右手持食匙取藥慢慢喂下,等寶寶將藥吞咽后,再繼續(xù)喂。必須注意不要強行喂服,以免導致口腔黏膜或齒齦受損出血。服藥后應將患兒抱起輕輕拍擊背部,使胃內空氣排出。
3、給寶寶喂藥前,可以先喂幾口奶,再喂點藥,反復幾次這樣做,直至將藥喂完,然后將寶寶豎起輕拍背部,以防反胃嘔吐。但應注意,喂藥之前不應喂飽奶,以免寶寶拒絕服藥。也不可將藥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為兩者混合后可能出現凝結現象或者降低藥物療效。
4、由于有些藥物實在太苦(如中藥湯劑),當寶寶拒絕服藥時,可暫時通過一個軟管把藥注入頰與臼齒間,避免藥液與舌面上的味蕾接觸,也可冷卻藥液使藥味減輕。
5、有些寶寶到能識別物品的時候了,當認出是藥物拒絕服用時,家長應給孩子講明藥物的作用是治愈疾病,不吃藥會耽擱疾病導致嚴重的后果。這對3歲左右的幼兒特為重要。這樣做不僅能使他們理解藥物與疾病的關系,還能積極參與藥物治療。
春季育嬰護理常識
春天是寶寶皮膚病多發(fā)季節(jié),家長要掌握一些皮膚病的護理常識,防患于未然。
嬰兒濕疹
這是嬰幼兒皮膚過敏性疾病。春季空氣中散發(fā)的花粉、塵螨、粉塵;某些致敏食物如魚、蝦、蟹、花生等;化纖衣物,都是觸發(fā)濕疹的重要因素。患兒皮疹的部位以面部為主,瘙癢難忍,以致煩躁不安、大哭大鬧、難以入眠。
飲食護理:
由于寶寶的免疫功能較弱,抗菌能力差,所以容易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因此,增強寶寶機體的免疫力就成為首要任務。只有免疫力增強了,寶寶的體質才能更強壯,才不容易生病。食療最大的特點是預防和輔助治療疾病,通過科學合理地選擇食材、搭配膳食,為寶寶提供充足、均衡的營養(yǎng),滿足嬰幼兒時期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全面提升寶寶的身體免疫機能,更有效地抵御疾病,即便是不幸患病,也能對癥調理,讓寶定盡快地恢復健康。另外,食療法是通過天然的食物來調養(yǎng)寶寶身體,所以是安全、無副作用的。
如果嬰兒是用母乳喂養(yǎng)的,母親應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和肉類的食物,少吃魚、蝦、蟹等水產品。如果嬰兒是用牛奶喂哺的,可適當延長牛奶的燒煮時間,以利蛋白質變性,減輕致敏作用,也可改用羊奶。不論是采用哪種喂養(yǎng)法,都應注意不要給嬰兒喂得過飽,因為消化不良會使奶癬加重。由于肥胖的小兒患濕疹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此家長還要避免孩子過胖。
護理方法:在濕疹部位忌用熱水清洗,也不要用香皂及刺激性強的外用藥。對于奇癢難忍的患兒,必要時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消炎、止癢的藥物,切勿盲目使用激素類藥膏,因為這類藥物會被皮膚吸收,引起副作用,長期使用還會引起局部皮膚色素沉著。小兒穿的衣服、蓋的被子及尿布要柔軟,不要用化纖衣料,以棉制品為好。
口角炎
如果嬰幼兒攝入維生素不足容易發(fā)生口角及周圍皮膚干裂,引起不適。寶寶會用舌舔口唇及周圍皮膚,皮膚受到反復的唾液浸漬,容易引起唇周皮膚炎癥。
飲食護理:
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同時注重補充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奶類、動物肝腎、蛋類、魚類等。
護理方法:由于炎癥的刺激,寶寶不時用舌舔患處,甚至用手去揭結痂,家長要及時糾正寶寶舔舌及吮手指等不良習慣。當口唇干裂時,家長可給寶寶涂1%的龍膽紫
秋季育嬰護理常識
又到了夏秋換季的時候,抵抗力稍弱的寶寶容易感冒、咳嗽。除了上呼吸道問題外,甚至還會出現皮膚干燥,或腹瀉、便秘等腸胃功能失調等。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秋氣主燥,燥易傷肺,如因著涼而使免疫力下降,無力抵御外邪,就會出現肺及呼吸道疾病,如發(fā)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還可出現四肢痹癥等。而從西醫(yī)的角度來說,夏轉秋溫差大,但成人對溫度遠遠沒有小孩敏感,寶寶很容易因為溫度差異而感冒。
0-6個月寶寶換季不生。喊+母乳+益生菌0-6個月寶寶抵抗力最弱,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爸媽只能通過哭聲判斷寶寶不舒服,但具體什么原因導致不舒服則需要一個一個排除,因此爸媽們照顧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尤其需要細心和耐心。這個階段的寶寶想要在轉季時不生病,需要打好抵抗力基礎和細心照料。
0-6個月寶寶如何增強抵抗力
1.衣物:哈衣
轉季晝夜溫差增大,爸媽需要及時為寶寶加減衣物。特別是晚上,風扇和空調不要對著寶寶直吹。為了防止寶寶著涼,可以給寶寶穿哈衣,不用擔心寶寶的肚子著涼,換尿布也方便。秋天的哈衣,以長款為佳,長款哈衣能包裹住寶寶的手和腿,接觸地面也不擔心著涼。
2.食物:母乳
0-6個月的寶寶盡量以母乳為主,母乳中含有SlgA,它是幫助寶寶建立防御機制的重要物質。
3.營養(yǎng)品:益生菌沖劑
0-6個月的寶寶吞咽能力差,選擇營養(yǎng)品時應以液體為主。大家可以適當選擇益生菌沖劑,益生菌能夠增加寶寶腸胃里有益菌的數量,令腸胃消化能力更好。
6個月-12個月寶寶換季不生病:包被+菌類輔食+維C
6個月-12個月的寶寶年齡稍大,已經可以添加輔食了。同時,他們的消化能力有了提高,能夠吃的食物和營養(yǎng)品種類變多,爸媽的選擇就更寬了。此外,這個時候的寶寶會學習翻身爬行,睡覺不再一動不動的,注意睡覺時著涼。
6-12個月寶寶如何增強抵抗力
1.衣物:包被
小編建議給這個時候的寶寶睡覺圍件包被,防止他們好動的手腳把被子蹬開,要知道很多寶寶轉季生病都是由半夜著涼引起的。
2.食物:含菌類、棗類輔食
菌類和棗類有豐富營養(yǎng)。比如,黑木耳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營養(yǎng)食物,其中鐵、鈣含量很高,常吃木耳可幫助兒童預防缺鐵性貧血,還有助于預防兒童呼吸道疾病。棗類除了含有糖、鈣、磷、鐵、維生素C、等大量的維生素外,還含有熊果酸等營養(yǎng)元素。有助于小兒改善脂質代謝。適用于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神疲乏力、易感冒的小兒。媽媽可以注意寶寶的日常飲食,有意識地挑選含菌類或者棗類的輔食給寶寶。
3.營養(yǎng)品:維生素C
普遍認為維生素C能夠幫助人們增強抵抗力,特別是對抗上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如果爸媽想給寶寶補充維生素C,小編推薦ChildLife的維生素C營養(yǎng)補充液。這款營養(yǎng)補充液口碑好,液體的形式和天然的桔子口味能讓每個年齡階段的寶寶喜歡。
【怎樣護理嬰兒】相關文章:
初生嬰兒怎樣護理03-20
怎樣護理早產嬰兒04-28
怎樣護理未滿月的嬰兒04-28
嬰兒長痤瘡該怎樣護理04-23
怎樣喂養(yǎng)嬰兒06-04
嬰兒奶瓶怎樣選購04-22
怎樣來喂養(yǎng)嬰兒06-03
怎樣給嬰兒洗頭垢04-13
怎樣選購嬰兒米粉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