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棈品视频一区|欧洲无码在线一区|视频一区二区97|成人免费无码不卡|试看一级特黄毛片|日本亚洲一区二区|大香伊人免费视频|日韩HD在线观看|91超碰资源总站|91导航在线观看

小班教案

時間:2024-01-09 16:39:01 幼兒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吹泡泡是幼兒很喜歡的一個游戲,幼兒看著那一個個在陽光下閃耀著五顏六色光彩的泡泡總是特別的歡欣雀躍,而有趣的泡泡也蘊含著許多的科學教育價值:";圓形的泡泡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圓形的,那么用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嗎?會吹出什么樣的泡泡?";根據(jù)小班幼兒好奇、愛玩游戲的特點,本次活動教師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圓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目標:

  1.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

  2.在同伴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實驗與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帶幼兒到戶外吹泡泡,引導幼兒觀察泡泡的形狀。

  2.物質準備:泡泡水、瓶子、用鐵線拗成的三角形吹泡泡工具。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泡泡水及圓形吹泡泡工具,引發(fā)幼兒興趣。

  (一)教師吹泡泡喚起幼兒的回憶。

  (二)師:圓形吹泡泡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

  二、出示三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一)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它的形狀。

  (二)幼兒猜想:";你們猜猜用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嗎?吹出的泡泡會是什么樣的?";

  三、自由探索,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

  (一)幼兒自由探索,觀察泡泡的形狀。

  (二)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猜想記錄表上。

  (三)交流分享:

  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嗎?

  3.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

  4.和你原來想的一樣嗎?

  (四)教師小結: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圓形的。

  教學反思:

  本活動,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探索空間,充分讓幼兒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知識經(jīng)驗,發(fā)展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而教師始終是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參與者、協(xié)調者,這個活動組織有序,是和幼兒個性發(fā)展,幼兒自然成為活動的探索者,知識的建構者。

  你樂,我樂,泡泡樂!在本次科學活動中,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小班教案 篇2

  小班語言:餅干變變變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說兒歌《餅干圓圓》。

  2.在嘗一嘗、玩一玩中學說“啊嗚一口,變成??”的句式。

  3.大膽想象,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圓形餅干。

  2.餐盤若干。

  3.自制餅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自制餅干:小朋友們看,老師這兒有塊餅干,是什么形狀?

  2.幼兒想象,大膽講述:圓圓的餅干,像什么呀?還像什么呀?像天空中的`什么(引導幼兒學說餅干圓圓,像個??)學說兒歌第一句“餅干圓圓,像個太陽”。

  二、師幼分句學習兒歌內容。

  1.變魔術,激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圓圓的餅干還會變魔術呢。寶寶看仔細了,圓圓的餅干,會變成什么呢?

  2.老師假裝咬餅干,一邊說兒歌的第二句“啊嗚一口,變成??(拖長)”,一邊悄悄將餅干“咬”成月亮狀。

 。1)教師:老師是怎么變的呢?(引導幼兒學說啊嗚一口)

  (2)教師:圓圓餅干拿起來,啊嗚一口,變成月亮(引導幼兒學說“啊嗚一口,變成月亮”。)

  3.繼續(xù)變魔術,將月亮變成小船學說兒歌第三句。

 。1)教師:老師的餅干還會變成什么呢?看好咯!

 。2)教師:這次,老師又變出什么了?它可是在水里的喲!如果幼兒說到小船,哎呀,真像小船呀!我們一起說說看“啊嗚一口,變成小船”

  4.師:小船小船,開到哪里?如果孩子說到肚里,就說“還沒進去呢,看看是哪邊哦。對了,小船小船,開到嘴邊。

  5.教師提問:小船還會開到哪里去呢?(幼兒猜測)

  6.教師邊表演邊引出最后一句“啊嗚一口,開到肚里”。

  教師:開到哪里去了?對了,啊嗚一口,開到肚里。

  三、師幼完整學習兒歌。

  1.教師引導幼兒回顧兒歌內容。

  (1)教師:剛才圓圓餅干變魔術,變出了什么呀?還變出了什么呀?(根據(jù)幼兒說的內容,出示相應圖譜)

 。2)教師:這首兒歌的題目就叫做《餅干圓圓》

  2.師幼完整復述兒歌內容。

  (1)教師:我們一起看著圖譜說說看。

 。2)教師:老師剛剛發(fā)現(xiàn)好多小朋友都在做動作呢,我們也一起來表演吧。起立。

  四、幼兒吃餅干、變魔術,創(chuàng)編兒歌

  1.教師提出要求:圓圓的餅干還會變出什么呢?今天呀老師也會你們準備了這么多的餅干,讓你的餅干變變魔術吧!記得變的時候要一口一口地變,并告訴同伴你的餅干變成了什么。

  2.幼兒吃餅干并進行仿編。

  教師:啊嗚一口,變成了什么呀?你呢?啊嗚一口,變成??

  3.活動結束:

  教師:老師在教室里還準備了一些其他形狀的餅干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3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

  動物園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錄象和教學掛圖,知道在參觀動物園時不能離動物太近,不能翻越護欄,游覽野生動物園時要關緊車門車窗。

  2、學習兒歌,進一步掌握參觀動物園的安全知識。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大家喜歡動物嗎?在哪里可以看到它們呢?大家都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是什么樣子的?

  2、觀看教學掛圖,了解在參觀動物園時的注意事項。

  (1)教師:

 、 在普通的動物園里,動物通常住在哪里?我們參觀這些動物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看看畫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

  ② 能不能鉆過外面的欄桿靠近老虎?"來;自.大;考吧;幼.師網(wǎng);為什么?

  ③ 能不能拿著樹葉、水果、零食去喂小動物?為什么?

  (2)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掌握參觀動物園的安全注意事項。

  (3)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些動物,如果在動物園里看這些動物時,應該怎么做。通過情境設想,鞏固本課所學的安全注意事項。

  3、觀看教學掛圖,了解參觀野生動物園的注意事項。

  (1)教師:

 、 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一個神秘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動物,這些動物會在你的身邊自由地走來走去,猜猜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哪兒 ?

 、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里就是野生動物園。在野生動物園里,動物不是被關在籠子的,它們可以自由地走來走去。進入老虎、獅子等兇猛動物居住的地方后,人們都是坐在游覽車里觀賞動物的.。

 、 參觀野生動物園的時候,我們坐在游覽車里,這種游覽車特別結實,要注意把車窗關的緊緊的,不要隨便敲打車窗,或者做出其他可能會影響、激怒動物的行為,那樣會發(fā)生危險。

  (2)教師引導喲額朗誦兒歌。

  (3)教師小結:在野生動物園參觀時,要更加注意安全。與小動物親密接觸時,要溫柔些,不能隨意逗弄它們,否則它們會發(fā)火的。到猛獸區(qū)參觀時,要在游覽車內安靜地看動物,聽大人的話,不在車廂里亂跑,不隨便敲打車窗。

  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小班的教師,班上的孩子年齡幼小,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老師就要將工作做到最細微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積累,調整。我想,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方法,那時,幼兒的安全問題不會再成為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詼諧有趣的情節(jié),能用身體動作大膽表演。

  2、嘗試用其他稱呼替換“奶奶”進行仿編。

  3、讓幼兒懂得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二、活動準備:

  1、指偶:小老鼠、燈臺

  2、小老鼠頭飾(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三、活動過程:

  1、以手指游戲引題。

  老師知道你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那么你們的小手可以做些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對了,我們的小手本領真大。今天老師也要用這兩只手為大家表演個節(jié)目,仔細看。(教師戴上指偶,有表情地邊念兒歌邊表演)

  2、以提問形式,加深幼兒對兒歌內容的印象。

  A、請小朋友說說看,剛才老師表演的這個節(jié)目里有誰?(小老鼠)

  B、真棒,那你們有沒有看清楚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引導幼兒說出:上燈臺,偷油吃)請幼兒一起念幾遍。

  C、小老鼠,來到這么高的燈臺上,偷了油吃后它怎么啦?(下不來)

  D、后來小老鼠想呀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它想到了一個什么辦法?(引導幼兒說出:叫奶奶)那小老鼠是怎么叫的.?(吱吱吱吱)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E、結果,它的奶奶有沒有來呀?(沒有)原來它的奶奶不肯來。(幼兒跟念數(shù)遍)

  F、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來的?(引導幼兒說出:滾下來)誰能上來做滾下來的動作,我們一起來學一下。(請幼兒邊做動作邊學念:嘰里咕嚕滾下來)

  3、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

  小朋友真聰明,聽得那么認真,F(xiàn)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來表演好嗎?(好)那我們除了用小手做燈臺,還可以用身體的什么部位做燈臺?(肩、頭)表演兩次,引導幼兒大膽跟念。

  4、和幼兒一起做游戲。

  哇,這里還有這么多的燈臺!小朋友我們也來學一學小老鼠是怎樣偷油吃的?

  小結:小老鼠偷油吃,這種行為是不好的。我們小朋友可不能向它學習,平時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要經(jīng)過別人的同意才可以用。

  5、仿編活動。

  小老鼠除了可以叫奶奶,還可以叫誰?(爸爸、媽媽、爺爺?shù)龋?/p>

  教師帶領幼兒玩仿編的兒歌游戲。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愛吃的食物。

  2.模仿動物的行動方式。

  3.增進大肌肉運動能力。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球數(shù)個、與組數(shù)對應的食物圖片幾張。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回憶自己已有經(jīng)驗,說一說小動物愛吃的食物。

  --毛毛蟲吃什么?

  --小鳥吃什么?

  --魚吃什么?

  --青蛙吃什么?……

  2.幼兒一起想一想小動物怎樣才能吃到東西?(如毛毛蟲爬著、兔子跳著去吃東西)

 。1)游戲:教師假裝捧著一片"菜葉"站在幼兒前面一段距離處,說"好新鮮的菜葉子!毛毛蟲們快來吃!"幼兒扮演"小毛毛蟲"匍匐在地上爬去吃菜葉。

  (2)幼兒分組,把球按組分放在置物籃里,并在籃子上分別插上各種小動物愛吃的.食物圖片,然后請幼兒根據(jù)圖片想象自己是某種動物,扮演此種小動物,模仿各種動物的行動方式去吃食物。(如毛毛蟲爬行、小鳥飛、兔子跳、猴子左右腳張開屈膝走、魚游、大象卷鼻子走等)

 。3)"毛毛蟲散步"的游戲,讓幼兒做全身的放松活動。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設計】

  皮亞杰認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幼兒對幼兒觀察能力的訓練”。觀察是幼兒感知事物、物體最直接的方法。本班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生活中物體有極大的興趣,喜歡問許多問題。但在科學活動中往往只滿足于反復操作的過程,還不善于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本節(jié)活動《西紅柿和小黃瓜》主要是讓幼兒運用感官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基本特征。利用幼兒多種感官,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吃一吃,認識黃瓜和西紅柿內外部特征。大膽講述自己在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享受科學觀察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紅柿、小黃瓜的特征,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

  2、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3、體驗并享受科學觀察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倜咳艘粋西紅柿、一個黃瓜、抹布、涼拌黃瓜、炒西紅柿、湯匙、叉子。

  ②西紅柿、黃瓜、刀、涼拌黃瓜、炒西紅柿、PPT。

  2、知識準備: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身邊的花草樹木等物體特征,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導入,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位新朋友,我把它藏在了一個謎語里面。

  謎語:圓圓臉兒像蘋果,又酸又甜營養(yǎng)多,可以做菜吃,又能當水果。

  師:西紅柿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蕃茄”。西紅柿還請來它的好朋友,你們瞧,它是誰?

  二、第一次觀察,運用感官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外部特征。

  1、引導幼兒認識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外部特征。

  師: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用小眼睛看一看,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用鼻子聞一聞是什么味道?

  師:請小朋友認真安靜觀察,觀察完再回位置,和你的同伴討論。

  2、幼兒運用感官觀察,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認識它們的外部特征,并能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

  3、師幼共同小結,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外部特征。

  師:用眼睛看到的西紅柿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用手摸到的西紅柿是什么樣子,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用鼻子聞到什么味道?

  小結:西紅柿是圓圓的,它有紅紅的身體。用手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聞起來有一點點西紅柿的香味。

  師:用眼睛看到的黃瓜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用手摸到的黃瓜有什么樣的`感覺?用鼻子聞到什么味道?

  小結:小黃瓜是綠綠的,長長的。用手摸上去刺刺的,粗粗的,有許多毛毛的小顆粒。聞起來有小黃瓜特有的味道。

  師:西紅柿和小黃瓜它們長得有什么不一樣?

  三、第二次觀察,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征。

  1、引導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征。

  師:用小眼睛看看它們小肚子里面藏著什么,用鼻子聞一聞它們有什么香味?用手摸一摸它們的小肚子,摸完要用抹布把手擦干凈。

  師:請小朋友認真安靜觀察,觀察完再回位置,和你的同伴討論。

  2、幼兒運用感官觀察,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觀察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征,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

  3、師幼共同小結,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征。

  師:西紅柿肚子里面藏了些什么?

  小結:西紅柿有一層薄薄的果皮,肚子里藏著幾個小格子,每個格子里面有籽,還有汁,聞起來酸酸的。

  師:小黃瓜肚子里面藏的是什么?

  小結:小黃瓜肚子里有淺綠色的果肉,中間有很多一小粒一小粒的籽。

  四、了解烹飪方法,并嘗一嘗知道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1、了解西紅柿和小黃瓜的烹飪方法。

  2、品嘗炒西紅柿,涼拌黃瓜。

  提品嘗要求:

 、俪灾跋日埿∨笥褌冇媚芨傻谋亲勇勔宦勈鞘裁次兜赖。

 、诔次骷t柿用湯匙舀起來吃,黃瓜用叉子叉起來吃。

  ③保持桌子干凈,衣服也干干凈凈。

  五、活動延伸,在品嘗中自由結束。

  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開著小火車,回教室到科學區(qū)切切小黃瓜。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意圖:

  感官是幼兒接觸世界的第一門戶,小班幼兒正處于感知能力迅速發(fā)展時期,冰塊、熱水袋、石頭、毛線這些東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幼兒比較熟悉。有目的地了解事物、認識世界需要有意識地運用感官而進行的。感官運用的靈敏度、感官運用的技巧都需要通過練習、培養(yǎng)才能提升。于是開展了此次活動《摸一摸》。讓幼兒通過自己的雙手觸摸物體,初步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特征,培養(yǎng)幼兒的感知能力,促進幼兒智力全面發(fā)展。

  活動目標:

  1、通過摸物游戲,體驗皮膚的觸覺功能。

  2、說出摸各種物體的不同感受,體驗觸摸游戲的快樂。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冰塊、毛線、石頭、熱水袋(內裝40°左右的熱水每組一份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樂意用手來感知各種物體。

  活動難點:

  用語言描述觸摸各種物體的不同感受。

  活動過程:

  一、游戲“摸人”感知手的觸摸功能

  1、請兩名幼兒進行表演,一名幼兒蒙上眼睛,用手摸另一名幼兒身體,邊摸邊說摸到部位的名稱。

  2、剛才小朋友的`眼睛蒙上看不見了,為什么還能知道摸到的是什么?(幼兒討論)

  二、觸摸游戲(感知物體的冷熱)

  1、教師出示冰塊,問:這是什么?出示熱水袋,問:這是什么?

  2、請幼兒用手摸一摸,感覺它們有什么不一樣?(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并給予充分肯定)

  3、教師小結:熱水袋摸起來熱熱的,冰塊摸起來是冷的、涼的。】

  三、觸摸游戲(感知物體的軟硬)

  1、教師出示毛線:這是什么?

  教師出示石頭:這是什么?

  2、請幼兒摸一摸,說說感覺。

  3、教師小結:毛線摸起來軟軟的,石頭摸起來硬硬的。

  四、游戲“找一找,摸一摸”

  請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摸一摸。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這些東西摸起來的感覺。

  活動延伸:

  準備多種材質的物品讓幼兒多做觸摸練習,在此基礎上進行“摸一摸、猜一猜”游戲,體驗觸摸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通過觸摸物體,獲得簡單的感性認識,在操作活動中,體驗觸摸游戲帶來的快樂。本次活動教師采取了游戲教學法,以三個觸摸游戲貫穿全過程,游戲最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最能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同時也能保持長久的活動興趣,學法有:觸摸法、觀察法、討論法、運用多種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經(jīng)驗。整個活動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地學習態(tài)度,對提供的各種材料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都爭著去摸一摸、說一說,活動內容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使幼兒在知識的積累與情感的體驗得到雙重發(fā)展。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美術教案模板 小班美術 教案05-11

小班綜合教案:襪子_小班綜合教案07-08

小班教案01-05

小班教案01-06

小班教案【經(jīng)典】12-20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8-25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8-25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精選)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