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課堂禮儀
教師課堂禮儀1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作為培養(yǎng)技術人才的高職院校, 更應該根據(jù)國家教育教學體制的要求, 加強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培養(yǎng)模式, 不斷地為企業(yè)培養(yǎng)和提供適應企業(yè)發(fā)展的高質量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目前全國有1100多所職業(yè)院校, 均面臨招生困難、生源數(shù)量減少的問題。生源的減少就會導致經費緊張, 進而制約了學校的發(fā)展。而校企合作培養(yǎng)模式的實施大大緩解了學校的這一問題, 各個學校在招生時擴大招生范圍, 許多偏遠地區(qū)的學子因經濟條件的制約而與大學失之交臂, 校企合作培養(yǎng)模式的開展也解決了部分學生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學生在入學后選擇校企合作班, 每年定期去企業(yè)實習, 一方面實習所得的部分工資可以繳納學費, 另一方面剩余的工資也解決了學生的生活支出。
每年各個企業(yè)多少都會有訂單量猛增和用工荒的階段, 隨著企業(yè)的迅速發(fā)展, 企業(yè)面臨著招工困難等情況, 而且招來的工人文化素質各不相同, 這就直接影響了企業(yè)的'發(fā)展和生存, 企業(y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只能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來提高員工素質, 但是部分企業(yè)沒有自己專業(yè)的培訓團隊和專門的培訓機構, 即使是有培訓團隊的單位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提高所有員工的素質, 此時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就是企業(yè)的最好選擇, 企業(yè)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功能, 借助學校的師資、場地等軟硬件資源, 從而減少了企業(yè)的生產成本, 提高了企業(yè)的效益。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意義
第一, 校企合作模式可使學校學生獲得實際的工作體驗。參加過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學生在畢業(yè)前已經有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也明確了自己的發(fā)展方向, 學生可以非常有針對性的找工作, 另外即便是在人才市場上, 絕大部分企業(yè)也希望錄用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員, 但是這對一直在學校學習的學生來說卻是不切實際的, 通過校企合作, 并按照企業(yè)實際的要求另學生參加工作, 通過實踐獲取工作經驗, 這樣學生在校期間就具備了企業(yè)所錄用新員工的要求, 既有了工作經驗, 也鍛煉了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
第二, 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及時幫助學生掌握就業(yè)信息, 通過校企合作能夠實現(xiàn)學生就業(yè)和企業(yè)用工的互惠互利。當他們在實際生產過程中, 能夠熟悉企業(yè)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了解企業(yè)聘用員工的方向, 從中直接或間接的獲得有利的就業(yè)信息。同時, 通過校企合作, 很多學校把握了行業(yè)發(fā)展趨勢, 掌握了企業(yè)用人的需求, 實現(xiàn)了校企合作新型的培養(yǎng)模式, 大大改善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狀況。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實施
2011年蘇州托普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因全國高考人數(shù)的下降等原因, 迎來了生源數(shù)量嚴重不足的局面, 為了學院的持續(xù)發(fā)展經學院領導研究決定開展一條新的辦學道路:“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培養(yǎng)模式。學院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 推進校企共同育人。把專業(yè)設置和產業(yè)要求對接, 把課程內容與職業(yè)標準對接。幾年來, 本著崗位導向原則, 根據(jù)專業(yè)特點和學生特點, 我們探索了三種形式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1. 項目化培養(yǎng)模式。
數(shù)字傳媒學院的絕大部分專業(yè)采用此培養(yǎng)模式。在教學過程中, 引入合作企業(yè)的生產性實際項目或模擬性項目, 并進一步分解為基礎性、專題性、綜合性項目三個層次, 充分利用動漫生產線和各專業(yè)工作坊, 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學生相應編成項目小組, 組成團隊, 在教師的指導下, 充分發(fā)揮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來完成指定任務。
2. 企業(yè)認知性實習和校內模擬實訓相結合的培養(yǎng)模式。
會計和工程管理類專業(yè)主要采取此培養(yǎng)模式。在低年級時到相關企業(yè)參加認知性實習, 其他時間主要利用校內仿真模擬實訓室進行訓練, 重在推進三個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yè)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yè)證書與職業(yè)資格證書對接:在課程教學中, 普遍推行基于工學結合的任務驅動、實施課程開發(fā)、課程設計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
四、幾點反思
1.“企業(yè)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學校就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
”在我院合作的這么多家企業(yè)中, 經過三年的磨合, 昆達電腦第一個提出要把學生在企業(yè)實習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yè)知識作為一門課程來上, 并且學生要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學起, 由企業(yè)派專門的技術人前到學校來為學生授課, 另外在授課的同時還要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比如:電路板的維修, 電路的維護等。
2. 企業(yè)需要的是一個員工一個崗位, 也就是俗話說的“一個蘿卜一個坑”。
3. 部分企業(yè)會不顧學校的教學計劃, 一旦需要用人, 就立馬要求學校組織人員。
這樣打亂了學校的教學計劃, 對學生的學業(yè)造成了影響, 使學生對校企合作產生反感情緒。
4. 學生身份不能及時轉變。學生在大一、大二實習時始終不能忘記自己是學生, 不能把自己作為企業(yè)人來看待。
結束語
校企合作做到了應社會所需, 與市場接軌, 與企業(yè)合作, 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全新理念, 為教育行業(yè)改革和發(fā)展帶來了一片春天。這種學校、學生、企業(yè)“三贏”的模式注定發(fā)展壯大起來。
教師課堂禮儀2
1、進教室前,教師應整理好上課用品,并檢查整理好自己的儀表,關閉通訊工具,或將通訊工具設置成無聲狀態(tài)后,放置在辦公室的安全地方。
2、上課開始時,組織教學的禮儀
(1)上課預備鈴響,教師和藹、微笑地走進教室,輕輕、穩(wěn)當?shù)財[放好上課用品,并了解學生上課準備情況。
(2)上課鈴響,教師從容走上講臺,然后肅立(規(guī)范地立正)。
教師:“上課!”
班長:“起立!”
教師:“同學們好!”
全班同學:“老師好!”
教師面帶笑容,用溫和的目光把全班同學環(huán)視一遍:“請坐!”
3、教學過程中組織教學的禮儀
總的要求是:微笑、和氣、文雅、不惡語傷人。
(1)用普通話教學,并多用敬語“請”字和尊敬手勢。例如“請某某同學回答問題”。手勢的基本要求是:手指伸直并攏,手與前臂成一條直線,肘關節(jié)自然彎曲,掌心向斜上方。盡量不用食指指向學生,這樣不夠尊重學生。
(2)認真、耐心地傾聽學生發(fā)言,中途不要打斷。
(3)目光關注每一個學生,不侮辱學生人格,不挖苦諷刺學生,不對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
(4)語氣、語調友好、冷靜、誠懇,對學生不能使用蔑視、譏笑、討厭、憎惡的語氣,不能對學生粗暴地大喊大叫。
(5)儀態(tài)舉止優(yōu)雅。講課時不坐著,不靠著,也不過多地來回走動,同時注意避免不雅舉止。
(6)珍惜學生的上課時間。不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內容,不長時間責備學生等。
(7)學生練習時,教師認真耐心地巡回輔導,關注每一個同學,不做與輔導無關的事。
4、下課時,組織教學的禮儀
下課時,教師要與學生禮貌告別,保持愉快的`心境。其禮儀程序是:
教師(面帶笑容):“下課!”
班長:“起立”
教師:點頭致禮,“同學們再見!”
全體學生,精神抖擻地回應:“謝謝老師!老師再見!”
(教師切忌:①拖堂;②學生施禮時,教師埋頭收拾自己的東西或急匆匆離開教室。)
學生課堂禮儀
上課:
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后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后,方可進入教室。
聽講:
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fā)言時,身體要立正,態(tài)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并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下課:
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教師課堂禮儀3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道授業(yè)”的主要方式,教室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將知識傳授給了學生,也通過舉止言談、一顰一笑展現(xiàn)了個人的魅力。
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上就如同一個語言教練,解釋并演示學習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課堂上的語言操練,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對外漢語教師面對的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不僅應遵守一般的儀表儀容、舉止行為等方面的禮儀規(guī)范,第二語言教學的特殊性也對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國對外漢語教師曾做過一項調查,總結出優(yōu)秀的外語教師所引導的課堂教學具有的32條特征 ?梢哉f,這32條特征也是對語言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綜合且具體地描述了外語教師語言表達、教學組織以及人際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有12條涉及了教師在課堂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運用。列舉如下:
(1)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所使用的課堂語言都是正在學習的語言;
(2)教師對所教的語言具有非常好的語言能力;
(3)即使在初級的班級,教師也盡量減少使用學生的母語;
(4)教師很少用習慣性的口頭禪;
(5)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說的話,占的比例較少;
(6)教師進入課堂后,主動向學生問好;
(7)教師盡量用手勢或表情啟發(fā)學生,而少用語言;
(8)教師都極富于表情,活潑生動;
(9)教師經常在課堂中走來走去;
(10)教師經常微笑、贊賞,并有風趣;
(11)教師對學生的贊賞都比較久而又多樣化,并且常常拌以手勢的贊賞;
(12)(必要時)教師很輕松地用目光提醒學生不要有不適當?shù)男袨椤?從這12條中我們可以看到課堂教學中教師正確使用語言和肢體語言的重要性。
下文將分別從儀表、語言、肢體語言以及教學態(tài)度諸方面討論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遵循的禮儀規(guī)范。
一、端莊整潔的儀表
整潔是儀表美的基本要求。教師首先要做到身體各部位的潔凈,無異味和污垢。女教師適當?shù)拿廊莼瘖y也是可以的,這能表現(xiàn)出對職業(yè)的尊重和熱情。服飾方面,若教學機構沒有制定統(tǒng)一的職業(yè)裝,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和審美較隨意地選擇得體合身的服裝。但是,這種“隨意”應以“別致而不奇特,明快而不妖艷,深沉而不老氣”的原則為前提,切忌過分追求時髦,這與課堂莊重的教學氛圍相沖突,也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傊,教師濃妝艷抹或不修邊幅,服飾出格出奇或者裸、露、透,不僅僅有損于教師形象,也是對學生的不尊重。
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教師同樣應遵循以上的儀表禮儀規(guī)范。另外,對外漢語教師是否應該在著裝上體現(xiàn)出中華文化的特色,讓身上的服飾服務于教學呢?筆者認為,在適當?shù)臅r機,并且在教師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外漢語教師可以穿著民族化的服裝。例如,當學生學習“中國傳統(tǒng)服裝”相關內容時,女老師可以穿上旗袍,男老師也可以穿上唐裝,但這都應以合身得體為前提。又比如,在學習“京劇”相關內容時,教師則沒有必要去弄一身京劇的行頭,這就過于喧賓奪主了,這時,可以采用多媒體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京劇服裝。
二、正確得體的語言
任何類型的教師在課堂上均應使用普通話,并且做到吐字清楚、語音適度、語速適中。而作為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教學語言運用得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漢語的成效。
對外漢語教師的課堂用語和中國其他學科的課堂用語有許多不同之處。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教學語言不僅僅是組織、輔助教學的手段,對學生來說也是重要而直接的語言輸入,是他們學習漢語的范本。另外,對外漢語教師的教學語言是一種在自然語言的基礎上經過加工的語言,在做到普通話標準的基礎上,應做到發(fā)音部位到位,展現(xiàn)出字正腔圓的語言美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另外,口頭禪也是語言教師應杜絕的現(xiàn)象。一是因為部分口頭禪并不禮貌,例如“我告訴你……”“你得了吧……”這樣的傲語常常給人自以為是的感覺。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上頻繁使用類似的口頭禪,學生耳濡目染也就學會了。但外國學生往往并不能自覺出這類話語中的“不禮貌”,這就容易給他們的交際帶來障礙。二是因為一些口頭禪在語言表達中沒有實際意義,反而會讓句子更加拖沓繁雜,這就讓學生理解課堂語言變得更加困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糾正講口頭禪的習慣,以免影響到學生。
三、文雅適度的肢體語言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目標是采用合理的語言輸入形式實現(xiàn)語言輸入的有效性,簡單地說,就是老師所教授的內容和所用的教學語言是學生所理解的。然而,學生漢語水平較低常常會造成語言理解的障礙,有時教師若用語言解釋某些現(xiàn)象或知識點,學生往往難于理解。這時,有效的肢體語言就成了教師得力的輔助教學手段,能起到良好的解釋溝通作用,使教學環(huán)節(jié)得以順利進行。
正如上面提到的,一方面準確的肢體語言有助于教學內容的闡釋,其教學效果往往甚于千言萬語。另一方面,恰當?shù)闹w語言能讓課堂變得活潑生動,準確得體的手勢、身姿和表情,也會留給學生端莊穩(wěn)重、和藹可親的印象,這更是對外漢語教師人格魅力的體現(xiàn)。但是,肢體語言畢竟只是一種輔助的手段,不能過度地使用,過于頻繁多變的肢體語言不但不利于語言教學,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下面,將以表情、手勢、站姿三點為例具體談談課堂上使用肢體語言應遵循的規(guī)范。
1.表情
教師的面部表情是學生關注的核心,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能表達出豐富的感情。教師友善熱情的表情,有利于營造出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教師面帶微笑地進行授課,可以迅速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投以鼓勵的眼光,回答正確后投以贊賞的目光或徐徐點頭;學生開小差時老師可投以提醒的目光。
學生從老師表情中不僅僅能讀出贊揚、啟迪、批評等感情,更能從中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
2.手勢
手勢是教師教學常用的輔助動作,是最頻繁使用也最為好用的“教具”。教師使用手勢要做到自然適度、準確有力。教師應盡可能減少和消除無效的手勢,過多或無用的手勢反而會產生喧賓奪主的后果;并且,教師運用手勢的幅度不宜過大,以免顯得過于夸張或做作。
例如,在請同學回答問題時,教師應用整個手掌,掌心向上,手臂自然彎曲,動作舒展到位。切忌用手指指指點點或勾動手指來示意學生。
3.站姿
一般情況下,站立是教師授課的基本姿勢。抬頭、挺胸、收腹的站姿能展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上良好的精神面貌。男教師雙腿可適當分開,但不宜超過肩寬,女教師應將雙膝自然合攏,雙腳可呈“丁”字或“V”字型站立。為了適度緩解疲勞,教師可以把雙手放在講臺上支撐雙臂。但不應將整個身體的重心依靠在講臺或黑板上。另外,站立時也切忌來回擺動身體。
除了上訴基本的站姿禮儀外,作為一名語言教師,為了活躍課堂和便于師生互動,對外漢語教師往往也要在教室中來回走動。但是,應注意腳步不宜過快,也不應走動得過于頻繁。
四、平等包容的教學態(tài)度
對外漢語教師所從事的不僅是語言教育,也是在為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從這個意義上講,對外漢語教師的工作也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處給予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以充分的尊重。
教師首先應該明確自己在課堂上的第一身份是“語言老師”,在課堂上的首要任務是教授語言。在教學過程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與老師的意見不同時,老師應注意合理的處理分歧,避免因不同意見而影響教學進度。例如,當學生提出“臺灣是否屬于中國”這類敏感的政治問題時,老師切忌因愛國情感而粗脖子紅臉地和學生發(fā)生爭執(zhí)。這時,可以用“中國絕大部分人都認為……”“國際上很多國家也同意……”等句式表明自己的愛國態(tài)度和立場,并反問學生“為什么”。以此形成良性的討論,借助分歧鼓勵學生說漢語。
此外,對外漢語教師在面對不同膚色不同國度的學生時,要做到平等對待。例如,英語是漢語教師最常借助的媒介語,而國內的漢語班級里往往混合著說不同母語的學生。此時,老師既不應該過于頻繁地使用英語,也不能對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表現(xiàn)出特別的喜愛。
總之,對外漢語教學課既是教學場所,也是一個微型的外交場所,教師是各國學生管窺中國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的言談舉止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外國學生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看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不同國家或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認同。因此,對外漢語教師應遵守必要的課堂教學禮儀規(guī)范,做好中國教師形象的代言人。
教師課堂禮儀4
1.不關手機最失禮關手機是課堂上的基本禮儀,如果您實在“日理萬機”,也請您把手機調成震動,課后再回電話給對方。無論如何請不要在課上接聽電話。即使您的手機鈴聲再好聽、再個性化、再值得炫耀,也一定不要讓它突然在課堂上響起。學習是一種美德,在學習的課堂上關機會為您的美德錦上添花。
2.遲到了,不要介意走“后門” 盡量早幾分鐘進教室為上課作準備。特殊原因遲到,如果教室有兩扇門,請您從后門進入,遇到只有一扇門的教室,應該輕輕進入就近找位子坐下。若老師看你,可輕聲說“對不起”。 如果要去衛(wèi)生間,最好在課間,課堂上實在忍不住了,咱沒有必要讓整個教室的人聽您跟老師打“報告”,您只要安靜地走開就好了。
3.尊師但不要重“盜” 如果您實在認為某位老師的課上得很好,想錄音后回家時而習之,請一定要先征求老師的同意,否則與“盜”無異。 此外,如果累得哈欠連天甚至打起了瞌睡,不如索性回家休息,不然會影響老師的教學情緒呢。還有的人喜歡在課上和別人說話,咱還不如多和老師溝通,這樣自己和別人的收獲一定更多。
4.課堂不是劇場后臺 盡管大部分課堂對儀容儀表沒有太多的要求,但依然以著裝簡單、大方、得體為準則,過于暴露的衣服最好留在其他時間穿著,不然上課的時候走光可是讓人難堪的`事情。衣著的主要色調最好不要超過三種顏色,否則看起來會像個花里胡哨的卡通玩偶;瘖y不要過于濃艷,想想吧,如果老師上課面對二三十張濃妝艷抹的臉,會以為錯入了劇場后臺,尤其是許多女孩還喜歡在課上照鏡子、梳頭、甚至補妝。
5.廢棄物品隨身帶離 社會上的各種課程不像中小學一樣對課堂紀律要求得那么嚴格,但是有的潛在規(guī)則卻在考驗你作為一個大人的禮儀修養(yǎng)呢。盡量不要把食物帶進教室,很多人在下班后趕去上課,來不及吃晚飯的話,注意不要吃咀嚼起來聲響過大或味道過于刺鼻的食物。上課的時候不要咀嚼口香糖,自己覺得挺帥氣,可是老師看起來會覺得不舒服。另外,下課離開后要把飲料包裝或者需要丟棄的物品隨身帶離。
6.擦黑板前先問問 課間休息的時候,主動為老師擦黑板,總能讓人覺出生活的溫馨和情誼來。但別忘了主動擦黑板,還要先征求老師的意見。有一個朋友做了多年的學生和多年的老師,談起擦黑板的問題來,他說:“有的板書還想留著,結果被擦掉了,這也比較沒轍!笨磥硎欠癫梁诎暹真得聽老師的,否則禮貌就變成失禮了。
7.教室不是吸煙區(qū) 社會上的課堂,成年人居多,自然沒有人再像中學教師一樣去禁止學生吸煙。但是教室也是一個公共場所,既然不能做到征詢所有人的意見,就不要在教室吸煙。到吸煙區(qū)或者樓道角落吸煙相對來說會比較禮貌,至少不會招人嫌。
8.接遞物品請用雙手 在課堂上經常會接遞試卷、學習資料、書本等,請盡量使用雙手。但是在一些宗教國家,情況會發(fā)生變化,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改變方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遞物與接物力度要適中,不要讓人覺得是用力推或是使勁拽呢。
9.教室不是菜市場 不要在教室大聲喧嘩,制造噪音。人們在教室應該低聲交談,音量以雙方聽清為準。此外,進入教室盡量輕拿輕放,如須挪動桌椅要將桌椅抬起,否則噪音會影響其他人們的學習。
教師課堂禮儀5
我國是禮儀之邦,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說:“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也有名言“沒有良好的禮儀,其余的一切成就都會被人看成驕傲、自負、無用和愚蠢。”在校園里,處處都有禮儀,課堂禮儀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是文明的窗口,課堂則是學習走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同時,課堂還是個小社會,同學間的交往,師生間的溝通都離不開文明禮儀。此外,還因為課堂活動是有秩序,有組織的,它不僅關系到自己,還影響到他人,課堂需要禮儀來進行規(guī)范。
課堂禮儀包括上課禮儀、課堂上的禮儀、下課禮儀、課間禮儀。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說明,課間禮儀要做到“勿遠離、勿遲到、勿喧鬧、做準備”;而上課禮儀要做到“鈴響、靜候、肅立、鞠躬、師生問好、坐下”這幾個環(huán)節(jié);課堂上的禮儀要做到“提前、整潔、身端、守紀”;而容易被忽視的下課禮儀要做到“鈴響、起立、鞠躬、師生告別、離開”。這些瑣碎的.細節(jié)卻是一張張名片,體現(xiàn)的是個人的素養(yǎng)、班級的班風、學校的校風。就拿上課禮儀來舉例,上課鈴聲一響,學生應安靜地端坐在教室里,等候老師上課。當老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起立,態(tài)度恭敬地向老師問好,鞠躬后待老師答禮后,統(tǒng)一坐下。這樣做的原因,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首先,必要的儀式感會讓我們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對課堂莊重和嚴肅;另一方面,整齊劃一的起立、洪亮有力的問候、會讓人精神百倍、更加投入,中國軍隊那震天的口號和步伐不正是一次次體現(xiàn)了中國軍人的風貌嗎?還有,禮是相互的,教師收到尊重,在這樣的課堂里和同學們一起進行教與學,課堂氣氛更加融洽,教與學的效率也會更加高。課堂禮儀的其他方面也都一樣,很重要。
同學們,“做人先學禮”,禮儀是一種文明,一種素養(yǎng)。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學家孔子也認為“不學禮,無以立,是說一個人只有學習禮儀,”才可使其思想感情潛移默化,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成業(yè)。讓我們一起從課堂禮儀做起,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遞出一張張代表我們自己、代表我們班集體、代表學校的有分量的名片!
【教師課堂禮儀】相關文章:
課堂禮儀守則06-02
涉外禮儀課堂09-09
課堂禮儀教案10-23
美國MBA的課堂禮儀_涉外禮儀06-09
(推薦)課堂禮儀教案12-21
大班課堂禮儀教案08-02
學生課堂禮儀教案01-22
小班課堂禮儀教案02-02
校園禮儀之課堂07-27
見面禮儀課堂上的禮儀教案04-13